网格化服务管理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ghui_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怀柔区经过两年的艰苦探索和创新实践,通过筑牢系统功能、科学划分网格、整合各类力量、规范运行机制、动员全员参与等各项手段,逐步构建起了立足京郊实际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通过这一新型的治理方式,怀柔区各类信息资源和基层力量得到了规范整合,发挥出了更大使用价值;促进了各级治理主体的上下联动,各类诉求和问题得到更为高效快速的处置;激发了社会活力,每个居民都成为了社会治理的主人;并使得基层组织的自治水平极大提升,管理更加精细化,服务更加精准化,提升了区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下一步,怀柔区将着手破除街道行政管理体制障碍,解决网格化技术系统建设成本、机构人员稳定性、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职责边界划分以及各级管理主体服务效果的融合等问题,重点推进网格化管理与非紧急救助服务两个平台的深度整合,推进社会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三网融合",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固化社会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将"网格化"从目前的以管理为主延伸到服务管理并重,建设覆盖全面、层级共享的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最大程度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优势,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科学化。
其他文献
在当代国际交往中,一个国家的话语权与国际形象不仅依赖于政治、经济等实力,更取决于文化创造力和思想认同感.《论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涵盖了孔子的哲学观点、政治主张、伦理道德观念、教育思想及其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涉及了中华传统本位伦理文化的各个层面.三百年来数次被中外译者翻译与诠释,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与世界话语权的提升,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中华
本文对东京中国文化中心进行个案研究.由于中日关系的脆弱性和文化上的天然联系,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备受瞩目.本文分析了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在复杂政治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包括广而告之、友好合作的初期战略;专注文化、回避政治的活动策略以及入乡随俗、立足本土等发展理念等.文章认为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在成立的五年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活动单一、缺乏影响力等不足,本文对此提出了若干战略建议.
香港《文汇报》长期以来秉持"文以载道、汇则兴邦"的理念和"立足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发展方针,近年锐意拓展海外(境外)市场,自2001年起,先后与32家海外华文媒体合作开办海外版,每日总销量超过200万份,读者遍及全球五大洲.同时,以海外版为基础,2009年香港《文汇报》倡导发起创建了海外华文传媒合作组织,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89家成员、聚合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的合作组织
在国际维和行动中,军队积极开展军事文化外宣工作,有助于展现军队良好形象,鼓舞军心士气,保证维和任务顺利完成.但当前宣传理念滞后、手段单一、受众对中国军事文化认同感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文化外宣工作的有效实施.因此,必须更新文化外宣观念,创新文化外宣形式,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便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国家治理能力体系建设要从大多数个人能力素质培养起,要提高个人能力素质,用能力取代人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用世界科学的思想武装个人,加强制度建设,依靠科学消除腐败和愚昧。
政府信任度的下降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公众参与不足成为政府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增强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推动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是当代政府信任重建的必然选择。本文将公众参与作为重建政府信任关系的起点,具体阐释了政府信任与公众参与的模型,提出通过构筑公民文化,建立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以及增强政府的回应性来促进公众参与,从而达到增强政府合法性,重建政府信任关系
在总结近年来国外积分移民研究和国内流动人口落户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九大城市的居住证制度及外来务工人员落户政策比较和分析。发现在已经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的五个城市中虽然具体落户方案各地区大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将个人基本情况和素质、就业参保情况、城市社会贡献等指标作为落户的依据;同时也存在着有效覆盖面不足、忽视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存在政策缺失层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从人口容量控
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法制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才能最终摈弃"严打",从而规避其背离法治、破坏人权的风险。然而,实现法治关键在于培育整个社会法治意识,让法治观念进入每一个公民的头脑,使其植根于人们日常行为之中,内化为公民自身的法律素养,表现在公民个人自觉的行为习惯和不可或缺的法治意识。在新常态视阈下由"严打"到法治的转变,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真正化为每一位公民的自觉行为:学法
"人治"、"法治"、"德治"和"礼治"往往被认为是中国治理问题的核心词语,其中,人治是核心,法治是手段,德治既是手段,也是表象,而礼治是本质。传统礼治与现代治理虽有不同,但对于创新政府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主要体现为正身束己,施行仁政;推行孝道,以服务于社会保障事业;未雨绸缪,政策先行。此外要倡导社会自主治理,并处理好传统礼治与现代治理的矛盾对立关系。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先进的法治社会,形成法治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对法治建设都做了重要论述。中国的法治社会来之不易,经历了社会治理方式的漫长演变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对法治社会和法治文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法治和德治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无论是法治还是德治,都是为了实现治的目标。法律本身就是根植于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