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地震波层析成像与深部找矿探测

来源 :第九届全国矿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awei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矿藏区域,复杂结构区中的高可靠性的精细结构研究成为目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前沿课题。层析成像研究不仅对于揭示地球内部结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可以推进金属矿藏资源的探测评估,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深部金属矿产探测,本质上讲地下精细结构研究勘探都需要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勘测理论和技术方法。因此定量精细结构探测技术开发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尖端问题。本项目将创新推出定量的高分辨率三维折射和反射联合层析成像技术方法,将会形成深部及复杂条件下固体矿产高效勘探开发的定量技术能力,全面提高我国及该部深部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水平。
其他文献
谢家沟金矿位于山东省东部招平断裂带与焦家断裂带之间.成矿作用分5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石英-碳酸盐-黄铁矿阶段(Ⅳ)和表生氧化阶段(Ⅴ),其中前3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260~340℃,流体的盐度介于2.07%~9.08%,密度为0.57~0.97 g/cm3,估算得成矿压力介于29.4~33.
堡子湾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阳高山前破碎带二级构造大吴窑-胡窑张扭性断裂带西段.矿体产于华力西末-印支期隐爆角砾岩体内.矿区内以断裂为主,大吴窑-胡窑断裂带控制了华力西末-印支期岩浆活动和次火山作用的范围.角砾岩体受大吴窑-胡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交会部位控制,平面上呈透镜状、豆荚状或蝌蚪状,剖面上呈上宽下窄的不规则筒状.由于隐爆矿化的特殊机制,矿体在平面、剖面上的产状都呈现出不规则性.同时多出现在
义兴寨金矿是华北克拉通变质岩区赋存的大型石英脉型金矿之一,金矿脉主要为陡立的SN和NNW走向的硫化物-石英脉.NW向两条主干断裂均发生右行走滑运动,其间形成一组近SN向的张性裂隙,构成义兴寨金矿田的主要容矿构造.据花岗-绿岩带含矿层、伴生的磁铁石英岩建造(BIF)和汽液爆破角砾岩筒构造等成矿因素判断,义兴寨金矿床原先属于变质绿岩型金矿,后期受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改造的脉状金矿床,进而推断近SN和N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首次在安徽省庐枞盆地巴家滩岩体中发现了铜矿化较强的包体.该包体产于巴家滩岩体中第一期的辉石二长岩中,矿化较为强烈,矿化类型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磁铁矿和少量黄铁矿.这不同于巴家滩岩体本身的与后期热液蚀变有关的浸染状含铜黄铁矿矿化.通过对该包体的野外产状、岩相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该类型包体的发现反映了在该岩体深部可能存在较好的铜的矿化和富集,这对今后庐枞盆地深部铜
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是一种综合地质作用过程,常可以引起其他地质因素的链式变化.构造动力体制转换可导致岩浆剧烈活动、变质变形作用、流体快速运动乃至大规模成矿作用.胶东西北部地区金的超常规模聚集与该区中生代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有关,金成矿与我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具有统一的背景.
经对金青顶金矿床的构造分析,控矿断裂F3是由多组构造组成的断裂带,NNE、NE和NW向3组构造联合控制矿床的产出、侧伏和矿脉的空间展布.矿脉在平面上产于NNE、NE向两组构造裂隙,在剖面上产于S倾和N倾两组构造裂隙,向NWW倾时形成富厚矿体(段),向NEE倾时形成贫矿体(段)或尖灭;区域内NNW向构造控制的矿床的矿脉在平面上则产于NNW、NNE两组构造裂隙,在剖面上产于S倾和N倾两组构造裂隙,向N
砂宝斯金矿床产于侏罗系陆相碎屑岩中.通过对矿质来源、控矿构造、流体特征、成矿时代等控矿因素的分析,可以认为:矿体主要受SN向断裂构造控制;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33 Ma);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并有部分壳源物质的加入;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偏碱性、高硫低氧和相对还原的特点,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成矿环境为中低温(200~230℃)、低压(172.4×105Pa)和浅成(
我国东部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型银金矿成矿特征与火山岩热液成矿相悖:这些成矿特征诠释为浅表淋滤成矿较为合理;成矿为"就地取材";"热源"源于成矿蚀变矿物的热效应;氧化-还原作用,水合作用,水解作用,脱水-固结作用的冷缩热胀造成的裂隙化和角砾化作用;矿床矿物分带主要受pH和Eh制约.具有特殊岩性、岩相和化探异常的矿源层是寻找这类浅表天水淋滤型银金矿床的首选条件.
新疆阿勒泰的地貌类型属植被较为发育的低山丘陵,本研究对此区域的阿巴宫型铁矿床的遥感找矿信息进行了成功提取,这无论是从丰富工作范围的地质资料上,还是在扩大遥感找矿的适用范围方面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蒙古北山地区是我国西北重要的金属矿产成矿带之一,据初步统计,经地质工作者数十年的辛勤工作,已发现各类矿点(床)百余处,已探明一定储量的矿床就有90余处.但由于该区自然条件较恶劣,地质矿产工作程度远低于我国东部地区,为查明该区找矿前景和找矿潜力,必须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和成矿特征并进行成矿预测.本研究对每个成矿区的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蚀变信息特征进行分析讨论,指出了每个预查区的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