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模式下图书馆的发展研究

来源 :2018年国家图书馆青年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浪潮的兴起,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的也有各种挑战。图书馆应对自身的各项服务进行重新审视,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出更多的服务模式,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才能应对信息时代带来的冲击,使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其他文献
图书馆馆员是负责图书馆运营的专业人员,工作内容包括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采购、加工、描述、流通(借还)、分析报道以及读者服务等.但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图书馆馆员常常被人误解为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或认为其工作内容只是借还书,把图书馆馆员工作看作是不需要具备高学历和知识的简单工作.实际上,图书馆馆员不仅应当拥有图书馆学(或信息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士及以上学位,往往还需要同时掌握至少一门以上的其他学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的知识经济时代,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个人进步,知识信息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对于个人而言,其知识获取的状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生存状态.残疾人囿于生理不便,获取知识信息存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了缓解残疾人知识获取困境,国家和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保证残疾人享受公共文化平等权利的实现.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也陆续展开了面向残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正在将馆藏的特色文献进行数字化并发布,通过互联网为读者提供在线阅读服务.国家图书馆自2000年左右就开展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发布服务工作,已发布了馆藏近现代图书、论文、古籍、音视频、图片等数字资源.本文将以国家图书馆在自建数字资源发布服务平台方面的实践为例,抛砖引玉,为业界同行提供参考.
电子书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扩大电子书用户市场、保护电子书的产业链、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生产商的竞争力.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推动电子书的标准工作.就电子书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标准的制定最为迫切.总体而言,国内电子书标准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1年之前和2011之后.2011年之前,电子书标准的研究还是不成体系的,以个别标准的研究为主,没有系统化研究,更谈不上以电子书生命周期为研究主线.研究电子书标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快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时代,整个人类社会已然由一张互联网紧紧相连.网络,深度融人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活方式.但是,可以看到,在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随着对数字环境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从单一的地区或者国家扩散到整个世界的范围,得到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
国内图书文献机构中凡是贮藏有外国古籍的机构,都在该领域文献保护、开发利用中有重大责任和义务.编订目录、确定版本,是保护和利用文献基础中的基础,根基不牢,就会枝叶动摇.现行图书馆编目规则对古籍文献的出版国别(102字段)要求著录,因此必须为编目的古籍文献赋予国别、省别代码.由于历史地理的沿革非常复杂,为古籍的出版地确认出版地代码就成了一个费力的工作.尤其是对疆域变化、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域外古籍,问题
2010年12月启动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核心,以省级数字图书馆为主要节点,建设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公共数字图书馆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全面共建共享.其中工程的数字资源的发布与服务系统肩负着揭示资源、服务读者的重要任务,是用于数字资源管理调度和揭示的重要软件系统.但是,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的建设状况参差不齐
民国时期文献的整理、影印出版活动从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展起来,并在2000年左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先后有三十多家出版机构投身这一领域.作为国家总书库,国家图书馆珍藏有67万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抢救这些老化、损毁严重的珍稀文献,并通过深度开发弘扬这些文献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是国家图书馆理应承担的文化责任.在文化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图书馆于2012年正式启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以
作为文化守护者,不能重收藏轻利用,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合理利用。各公共图书馆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馆藏特色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建立地方文献资料库、聘请专家进行深层次研究;鼓励捐赠,通过多种方式深挖藏品背后的故事;与博物馆联合,定期进行实物展示;整合实物资源,实现特色馆藏数字化;出版相关书籍、制作文创用品等。其中利用特色馆藏开展特色服务更能实现社会教育的目的。国家图书馆于2018年新年期间举
京师图书馆是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成立于1909年9月9日,时值清末预备立宪时期.京师图书馆的成立是近代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图书馆由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重要标志.京师图书馆作为当时北京城十分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对保存古代典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启迪民智、推动社会的近代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京师图书馆的创办由当时的学部参事张之洞主持,它是在近代西方图书馆观念的影响下创建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