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培养VECs与ADSCs与部分脱蛋白生物骨的体外构建

来源 :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XU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体外血管内皮细胞和脂肪来源的联合培养体系在部分脱蛋白生物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增殖,以及二者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骨时移植入体内的最佳时机,为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取血管内皮细胞、脂肪干细胞和1:1联合培养细胞分别接种部分脱蛋白生物骨片,MTT法检测吸光度,评价三种不同细胞组在PDPBB生长情况,分析联合培养细胞在支架材料上增殖情况,扫描电镜观察不同细胞组在PDPBB生长情况。 结果:各细胞组在PDPBB上吸光度逐渐增加,第10天均达到高峰,1:1混合细胞组最高,各细胞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天可见联合培养细胞细胞组大量细胞与PDPBB附着,呈巢状分布。 结论: 1:1混合细胞在PDPBB支架材料上的增殖优于单种细胞,10天为最佳移植时机。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不合格处方,了解不合格处方情况,加强药师审查处方力度,提高处方质量。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3月~2009年10月每月5 d处方,将收集的不合格门诊处方(不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贵重药品处方)进行分类、分析和统计。结果:不合格处方459张,占总处方量(95 611张)0.48%,不合格处方主要集中在用药与诊断不相符、超常处方、处方不完整(未写通用名)。结论:门诊处方存
目的:瘢痕疙瘩是继发皮肤损伤,如创伤,烧伤和手术后,形成机制比较复杂,治疗比较困难。目前常用方法不少,但效果并不尽人意。我们通过瘢痕疙瘩核心摘除术的临床研究,优化了瘢痕整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88例临床瘢痕治疗病例中,切除瘢痕核心部位结缔组织,形成环状皮瓣,原位缝合皮瓣。辅以锶sr90照射,分析临床优势及意义。结果:288例瘢痕核心摘除病例一年观察期中,200例愈后良好,组织平软,无增生、瘙痒等。
目的: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由于重睑成形术失败所遗留的严重畸形,尤其表现为重睑线异常宽阔,上睑凹陷粘连并伴有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不足者,探索一种能有效改善外观畸形的简便方法。方法:在原畸形的重睑切口线痕迹下设计新的重睑皱襞线,去除其间多余的赘皮,彻底松解眼睑内组织粘连,切除异常的瘢痕组织,将移位的眼睑结构彻底复位,分离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并将其形成蒂在上方的脂肪瓣,在不影响此脂肪瓣血运的前提下使此脂肪瓣向内下旋
目的:通过对传统整复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术式的改良有效纠正内中外侧皮肤松弛问题。方法:根据患者具体部位皮肤松弛情况将多余皮肤切除。结果:2008年9月以来对18名上睑皮肤松弛的中老年人采用了改良术式,术后随访3-12个月,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应用改良后的手术方法修复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效果理想。
目的:探讨采用个性化结膜入路小切口取出眶隔脂肪以达到下睑整形的目的。方法:采用结膜入路小切口,根据患者睑袋的个人情况取出眶隔脂肪,术闭切口处涂用红霉素眼药膏,根据患者自身出血情况加压2-4个小时。结果:本组72例求美者,术后下睑部美学效果明显改善,均为出现形态异常,随访6个月以上,效果良好。结论:个性化结膜入路小切口眶隔脂肪取出术,矫正了单纯脂肪膨出性眼袋的患者、年轻人所患的家族性眼袋、混合型眼袋
下睑袋又称"眼袋",中老年患者由于眶隔松弛,脂肪球将眶隔推出,在眶下缘的上方形成脂肪膨隆,但眶隔筋膜在眶缘处与眶骨膜形成了坚韧的愈着,导致下睑眶缘以上区域的臃肿形成"眼袋"外观。而由于重力的作用,眶下区浅层软组织向颊部下垂造成该区软组织变薄、凹陷,形成眶下缘的沟槽形态。我们在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行眶缘眶隔脂肪游离移植填充眼袋整复术取得满意效果。
目的:"小帽子"提拉带悬吊术与隆颌术联合应用治疗小颌畸形及颈部松垂。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根据不同病例下颌及颈部松垂情况,对42例小颌畸形伴颈部松垂患者采用该联合术式。经口腔粘膜入路置入下颌假体或膨体;以"小帽子"提拉带经双侧耳后乳突区微创切口埋置于颈部浅筋膜,适度提紧并固定与乳突区,加压包扎3-5天,改善颜面下部形态。结果:术者随访其中3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其中3
目的:观察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126例的疗效。方法:用KN-3000白癜风治疗仪取皮,用磨削机磨去白斑区表皮,将供皮敷于受区,盖敷料加压固定。结果: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126例的总有效率为93.7%。结论: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不同致伤模式下面神经元变化的差异,为针对不同研究目的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进而进一步为临床神经损伤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茎乳孔处压榨、切断、抽脱模型,术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Cresyl Violet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ChAT)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受损侧面神经核团内神经元空间形态学上的变化,比较不同模型中受损神经
目的:观察肌肉移植后一种泛素连接酶MAFbx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肌肉萎缩和肌肉功能的动态恢复情况,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股薄肌原位游离移植的模型,以自身为对照,应用实时定量PCR、蛋白质印迹分析、电生理等方法,观察MAFbx表达、肌肉萎缩和肌肉功能,统计学分析三者之间相关性。结果:肌肉移植术后,肌纤维横截面积、肌肉湿重维持率、肌肉最大单收缩力和肌肉强直收缩力维持率均先降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