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赤潮异弯藻溶藻细菌的分离与初步研究

来源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治理赤潮,溶赤潮藻微生物的研究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本研究从武汉市沿东湖湖岸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有溶解效果的细菌,编号为F5-2,并对其溶藻方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菌溶解海洋卡顿藻(Chattonella marina)、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锥状斯克里普藻(Scrippsiell trochoidea)的溶解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赤潮异弯藻(H.akashiwo)有良好的溶藻效果,并对链状斯克里普藻(S.trochoidea)、海洋原甲藻(P.micans)也有溶藻效果,但是对海洋卡顿藻(C.marina)、牟氏角毛藻(C.mueller)的生长却没有影响;该菌溶藻无需菌体与藻细胞直接接触,是通过分泌某种胞外溶藻物质溶藻;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并进行了相关生理生化试验;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表明,F5-2菌株与多株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anas aeruginosa)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9%以上,归属于假单胞菌属。
其他文献
太滆南运河是太湖15条入湖河流之一,水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呈现出明显的氮磷污染特征,成为影响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太滆南运河小流域和水质污染分段的特征,计算了研究区域的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削减量。以区域内分段入河河流环境容量为前置约束条件,以构建保障太湖入湖水环境安全的三道生态屏障为重点,以控源截污为主要手段,开展太滆南运河水环境生态系统修复,提高入湖河流的生态承载能力,确保入湖水质达标
本文以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 Br - PADAP)作为柱前衍生试剂,ChromatorexC18 ODS色谱柱作为固定相,以微乳液[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正丁醇+庚烷+水]与乙腈的体积比35∶65作为该体系的流动相,在波长560nm处进行光度检测,在柱温30℃时,15min内分离测定了镍(Ⅱ)和铁(Ⅲ)。该方法的线性范围Ni2+为0.08~2.0
利用浮床植物系统研究了蕹菜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情况和净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蕹菜在不同浓度受试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极端显著(LSD,P<0.01),对COD净化效果非常显著(LSD,P <0.05);在中低浓度时蕹菜对TP的净化效果最好。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有絮凝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使水中的固体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等絮凝沉淀,是一种高效、安全、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剂。本实验采集土壤、活性污泥等试样,经过分离、纯化培养,共获得菌株130株,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8株具有絮凝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X7产絮凝剂活性最高,在通用发酵培养基培养,其发酵液絮凝率可达81.7%。通过絮凝活性分布实验发现,菌株X7所产絮凝剂主要分布于
通过湖区围网养殖投放饵料品种和药物的调查,分析了饵料、农药等对水环境的影响;指出过度围网养殖是造成湖区淤积和水质恶化的主要诱因之一。提出了健全管理网络、控制养殖规模、优化养殖结构等改善水环境的对策。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多,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和N、P等元素不断排入湖泊并在其中积聚,致使许多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本文针对农村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生活污水的特点,对无动力地埋式厌氧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工艺流程、特点进行了阐述,并对无动力地埋式厌氧反应器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根据2008年4~11月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梅梁湖水域的应急监测数据,探讨了夏季梅梁湖水体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数据表明,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月变化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分别在9月份和8月份达到最高值;空间分布中,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均在北岸为最高,沙渚水域的蓝绿藻密度和叶绿素较低。
艾里克湖湿地是新疆克拉玛依地区的重要湿地。本文以湿地所在区域为对象,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探讨了景观生态功能区划问题,提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区划原则,以及针对不同等级功能区的划分标准。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相关图件,采用生态叠图等方法,划分了5个景观生态功能区,12个亚区,对其特征加以分析,并提出该区域湿地多功能景观保护与恢复途径。
由于大部分湖泊岸线都被改造成直立硬堤岸,造成了湖泊湖滨带生态系统的缺失,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引发了蓝藻爆发。因此,消浪工程是湖泊开展生态修复的重要保障措施,本文介绍了石坝消浪、桩式消浪、植物消浪、浮式消浪、伐式消浪等几项消浪技术,并对各消浪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以沸石为载体、稀土元素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干燥、焙烧、筛分等工序后制成了污水脱氮除磷的稀土吸附剂。结果表明:稀土吸附剂对磷的吸附容量由沸石的2mg/g提高到25mg/g,而对氨氮的吸附容量提高较小(1~3mg/g)。当进水氨氮10mg/L、磷5mg/L、pH 4~7时,经稀土吸附剂处理后的出水pH6-9、氮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99%。当稀土吸附剂再生10次时,脱氮效率是新鲜稀土吸附剂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