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来源 :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Δ5-脂肪酸脱氢酶是合成花生四烯酸的关键酶.根据已报道的Δ5-脂肪酸脱氢酶基因设计引物,分别从三角褐指藻基因组DNA和总cDNA中扩增得到1520bp和1410bp的特异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结构基因中含有一个大小为110bp的内含子,这是国内外首次报道.将Δ5-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穿梭表达载体pYES2.0中,在大肠杆菌中筛选到含有目的片段的重组质粒pYPTD5,用电击转化的方法将重组质粒pYPTD5转化到营养缺陷型酿酒酵母菌株INVSc1中,在缺省培养基中筛选得到酿酒酵母转化菌株YPTD5.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添加外源底物双高γ-亚麻酸和诱导物半乳糖,培养并收集菌体。通过脂肪酸甲酯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三角褐指藻Δ5-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获得了高效的表达,可将双高γ-亚麻酸转化为花生四烯酸,其底物转化率达到了45.9%.
其他文献
为了了解香菇甲醛子实体基础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的栽培料种类、香菇品种、出菇管理模式等对香菇中甲醛基础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栽培香菇的主要原料木屑中存在微量甲醛,且树种不同其甲醛含量不等;不同香菇品种间甲醛含量的差异并不明显;出菇管理模式的不同,甲醛含量差异明显,其中覆土式栽培模式其香菇子实体中的甲醛含量最高,层架式栽培模式次之,大棚式栽培最低。
为了较全面评价羧甲基化改性茯苓全粉体外抗氧化活性,分别测定了其在化学体系和生物体系的抗氧化能力.化学模拟体系实验表明,羧甲基化改性粉具有还原能力,表现抗氧化活性的可能;化学发光法评价羧甲基化改性粉的抗氧化活性,发现其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过氧化氢的作用;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改性粉具有抑制小鼠红细胞溶血,抑制小鼠肝组织匀浆MDA的生成和肝线粒体肿胀度的作用。
本文利用香菇废弃物作为吸附剂,去除溶液中的微量Pb2+和Cd2+.研究主要探讨了震荡时间、pH值、生物量和共存离子对生物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废弃物对Pb2+和Cd2+的吸附在60 min内可以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812 mg/g和0.844 mg/g;pH值是影响金属吸附的重要因子,适宜pH值范围为5~7;Pb2+和Cd2+的吸附率随着香菇菌粉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菌粉投加量大于1
从来源于海南半红树植物黄槿(Hibiscus tiliaceus)的内生真菌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的菌丝体及发酵液的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E)-6-hydroxy-7-(3-methyl-2-butenyl)-2-(3-oxobut-1-enyl)chroman-5-carbaldehyde (1), 2-(1,5-heptadienyl)-3,6-dihyd
本文研究了云芝糖肽(PSP)对Molt-4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并分析了Fas及TRAIL蛋白在凋亡中的表达变化.方法:观察PSP处理后Molt-4细胞的形态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印迹检测细胞表面Fas及TRAIL蛋白的表达、细胞凋亡率、sub-G1峰及Caspase-8凋亡酶的激活.结果:100,400μg/mlPSP处理Molt-4细胞48h后,细胞出现明显凋亡特征,细胞凋亡百分率增加,细
对16个鲍鱼菇栽培菌株进行SRAP-PCR、ISSR-PCR、RAPD-PCR扩增,选取4个特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及测序,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转化成SCAR标记.本研究用4个SCAR标记建立了鲍鱼菇菌种鉴别技术.
本试验以平菇黑丰268为材料,对影响其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PCR反应体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筛选.确定了最佳反应体系为:20μLPCR反应体系中,Mg2+浓度为1.4 mmol/L,模板浓度为50ng,引物浓度为0.6~0.8μmol/L,dNTPs浓度为250μmol/L,Taq酶浓度为1.2 U/20μL,10×Buffer 2.0μL.
以黑木耳5个不同栽培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化菌株和F1代孢子单核体为供试材料,根据裂褶菌信息素受体设计的简并引物对供试菌株进行扩增,对回收的STE3信息素受体基因片断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无论在黑木耳种内栽培菌株之间,还是在单核体菌株之间,信息素受体基因片断DNA序列相似程度都达到98%以上,表现出非常保守的特性,不能体现黑木耳种内水平上的差异.黑木耳信息素受体基因与交配型因子没有紧密的连锁关系,
对采自四川和西藏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蘑菇(A.campestris)9个野生菌株,以及双孢蘑菇5个栽培菌株为材料,进行了ITS-RFLP分析.结果表明,ITS-PCR条带约为750bp,5种限制性内切酶(Msp Ⅰ、Hinf Ⅰ、Hae Ⅱ、Aul Ⅰ、Taq Ⅰ)的ITS-RFLP分析结果为,只有4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 Ⅰ、Hae Ⅱ、Aul Ⅰ、Taq Ⅰ)产
对紫皱盖罗鳞伞(Cortinarius emodensis)及其易混淆种紫丝膜菌(C.purpurascen)s、紫绒丝膜菌(C.violaceus)的rDNA IT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并运用Clustal X,PAUP4.0b等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在ITS区域中,紫皱盖罗鳞伞、紫丝膜菌、紫绒丝膜菌的5.8SrDNA具有100%的同源性,紫皱盖罗鳞伞与紫丝膜菌分化较早,自举支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