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湖泊植物景观格局的水保效应评价

来源 :2017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防治愈来愈得到社会及科技界的关注.针对城市河湖植物群落景观格局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薄弱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景观、服务三个大方面研究了西安汉城湖水保示范园植物群落景观格局的水保效应,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对景观的水保效应做出综合评价并提出建议,为提升景观质量,巩固水保效益,营造良好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其他文献
鄂尔多斯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作为内蒙古转型升级发展的代表之一,鄂尔多斯市通过煤炭资源转化、非煤资源开发和承接产业转移等先后建立了18个重点经济开发区(园区).根据鄂尔多斯市水蚀严重、风蚀强烈、水蚀风蚀并重的水土流失特点,针对经济开发区(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主要成因与危害,因地制宜的提出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治体系,以期实现区域经济建设
菌草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引进并培育,可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的草种.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腹地的甘肃庆阳,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引进适宜当地气候环境的植物资源是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经济收入最好途径.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从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草种苗繁育基地海南儋洲牧春绿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菌草——巨菌草,从陕西杨陵引进菌草——高丹草、苏丹草,2
以内蒙古四子王旗境内荒漠草地为研究区域,针对其退化草地特点、水土流失特征,结合自然气候、立地条件等因素,立足研究区现有主要植被恢复技术措施,通过围栏封育、草场补播、天然草地施肥复壮、灌溉人工草地和灌溉饲料地多种措施作用下植物生长状况、土壤水分保持作用、抗风蚀能力试验研究,分析草地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封育、草场补播和天然草地施肥复壮在荒漠化草地生态生产力修复方面效果显著,是主要的
为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带来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现状和特点,提出了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发展思路、目标、战略布局和关键措施,以期为推进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岩石裸露,土壤由地表和地下双重空间流失,导致可利用土壤资源少,生态环境恶劣,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科技推广示范中,人地矛盾尖锐、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将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工作与旅游资源的发展结合起来,在水土保持基础上挖掘农业的旅游优势,结合地方特色,打造自给自足的休闲农业旅游,转变产业生产方式,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从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儋洲菌草种苗繁育基地引进巨菌草,在黄土高原沟壑区进行种植试验,试验表明巨菌草栽培技术简单,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产草量高,抗干旱、耐盐碱,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是很好的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优良植物品种,在区域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为了解决渤海湾滨海盐碱地植被构建成本高、可持续性差的问题,开展了一个大田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灌溉水量,土壤盐分控制、柳树生长和成本控制的影响.覆盖方式包括野草(自然生长)覆盖,黑色遮阳网覆盖和芦苇覆盖.此外,为了很好淋洗土壤盐分,采用埋设在20cm深度处的负压计指导灌溉,土壤基质势(SMP)在早期阶段,控制在-5kPa,在第一年年末之前控制在-10kPa,第二年控制在-20kPa.结
稀土尾矿水土流失严重,目前稀土尾矿水土流失规律的研究较少,且研究多以野外调查为主.稻草覆盖和降雨强度是影响坡面产流产沙的重要因素.有关降雨强度和稻草覆盖对稀土尾渣产流产沙影响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比研究不同降雨强度(60和90mm/h)和不同稻草覆盖度(0%、50%和100%)条件下稀土尾矿地表产流、产沙情况.结果表明:雨强大小为60mm/h时,50%和100%稻草覆盖度处
在调查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多元参与建设主要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水生态文明村建设政府参与特点、村民参与机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为今后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多元参与模式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自建国以来,中国采取了很多水土保持技术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治理和修复.水土保持技术分类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清晰地认识适应性技术,以进一步进行技术识别、评价和筛选.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技术所处的地位、人为干预的深度、技术实施的流程、技术发展进程、技术作用机制、应用范围等角度对水土保持技术进行分类.对水土保持技术的精细分类,为技术筛选、集成和效果评价提供支撑,有利于技术高效开展和技术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