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泰尔指数的西南五省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性分析

来源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4256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但在看到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碳排放增加等问题.当前中国已进入碳排放量最高国家的行列,全球气候的变暖使得世界各国关注中国的碳排放.2008年6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在《碳生产率的挑战:遏制气候变化,保持经济增长》的报告中指出:满足碳减排目标,在未来近50年的时间里,碳生产率必须提高10倍.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抑制碳排放增速是提高碳生产率是关键.对我国而言,提高碳生产率需要宏观层面的政策引导,更需要依赖于省域层面的节能减排行动,因而从区域层面研究碳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南五省由于地理区位、历史等因素使得其面临更加严峻的碳减排和经济发展的问题.要完成区域二氧化碳减排任务,需要对碳生产率和碳生产率差异进行科学测算.本文选取西南五省1995-2014年的数据,测算了西南五省的碳生产率、桂滇黔、川渝区域碳生产率的泰尔指数,并对总体差异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区域内各省市的碳生产率在下降,但区域碳生产率的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间差异和组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贡献率不同,同时桂滇黔和川渝区域对区域碳生产率的差异贡献度亦不相同.最后根据总体差异以及不同区域对差异的贡献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碳生产率、降低差异的建议.
其他文献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对京津冀三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北京和东南环京地区呈现出经济一体化、空间一体化、体系网络化、生活同城化的跨界发展特征。但是跨界协同发展也出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呈现出跨界地区规划用地圈层式增长破坏生态空间、人口快速增长给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交通基础设施对接矛盾突出等问题。研究指出,市场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推动着要素的自由流动,传统的行政边界正在向经济媒介转化,这一进程正在颠
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发展空间趋于饱和,模仿式发展的效应迅速递减,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亟待培植增长新动能,新兴产业是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路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兴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域。江苏新兴产业融入长三角分工体系,是合理定位避免区域同质化竞争的优选策略,是获取智力资源提升产业价值链的有效路径,构建协作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的最佳切入点。新常态下,江苏需积极构建市场扩展机制,强化区域协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要素多导致的城市病在我国多数城市“蔓延”,这种“蔓延”的过程对于我国城市的建设与治理确实构成了一种现实或潜在的挑战。以城市内涝为例,每年春夏之交南方很多城市屡屡出现内涝,而且城市的防洪警戒线一再被突破,甚至政府和社会都显得“无能为力”,我国城市的这种“无力”与脆弱突显了我国城市规划与治理机制整合与重构的现实紧迫性,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则成为我们进行城市规
本文在回顾了区域金融发展和企业融资效率的相关文献后发现,现阶段不论是对于区域金融发展还是企业融资效率,都有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然而却鲜有学者将二者结合进行研究,相关研究也只限制在区域金融发展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上。据此,本文以2003-2014年中小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运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对不同年度东部、中部、西部中小企业的融资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与分析,探究区域金
通过分析2000-2014年武汉市三次产业结构、工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结果显示武汉市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是二、三产业差别不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在工业内部仍以重化工业为主,近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中,传统服务业仍占优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最快,且占比高。结果 说明十五年间武汉城市产业转型成效显著。从D-P指数、区位熵、城市流强度、R&D经费和专利授权量考察武汉市
产业合作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内容,中心城市则是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节点中心城市之间通过加强产业分工,可以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点和产业载体。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外向经济联系水平的基础上,在价值链分工视角下,提出中心城市以各自所在的城市群为依托,构建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龙头”,以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
“边海经济”既是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国家发展新空间的新领域,更是国家积极海防的新形式。中国最典型的“边海经济”区域是广西防城港和辽宁丹东港。中国要想“再发展”,必须把“边海经济”放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中审视并要充分发挥“创新”理念。全球经济是最大的区域经济和“边海经济”。纳入现代区域经济的“一路”由六条线路组成。区域有地域、路域、水域、海域和洋域等层级,思维有“点型思维”、“线性思维”
中国城镇化具有强于西方的政府主导性,区域差异显著,落后地区放宽政策“引入入城”收效甚微。面对上述困境,本文将人口城镇化分为迁移、融入两阶段,立足推拉理论,提出“推拉力”与“吸附力”先后发挥作用,制度扮演“门槛”而非“施力”角色。试图分解寻找拉力主作用力,即各地迁移差异原因;探究吸附强度影响因素,即各人融入差异原因。为此,依托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第三方评估,借政策试验形成的自然实验契机以苏冀两省试
会议
城市官员是否推高了房价?本文利用2003-2012年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和城市书记市长的个人特征变量研究城市官员对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书记市长确实存在推高房价的激励,他们对房价的正向推动作用大概为3-4%。同时,还发现无论官员是否有晋升的网络关系,这一作用都是存在的而且都很显著。城市书记市长推高房价,可能原因是为晋升而高房价,以合谋来促进房价的提升。
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已有文献中,聚集经济效应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同时分析交通网络、城市聚集对经济增长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交通网络能够拉近城市间时空距离,通过影响技术和知识的扩散来影响增长,区域内和区域间集聚的正负外部性也对增长具有影响,同时不同的市场规模以及临近程度也在一定水平上影响着地区经济增长。本文建立的一个包括交通网络、城市聚集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证明,和城市内部聚集一样,将多个城市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