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气孔阻抗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200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RegCM3 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CAM3.0 全球环流模式的输出结果,分别模拟了鄱阳湖流域当代气候条件和CO2 浓度加倍的气候条件两组不同情景下,气孔阻抗参数加倍的敏感性试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水循环过程和地面热量平衡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当代气候条件下,气孔阻抗加倍导致蒸散和降水下降,温度、感热、径流以及根区土壤含水量增加;就全年平均而言,感热的增加最为显著,相对于CO1 增大了10.01%;降水和温度的变化比较小,年平均变化小于3%;从季节上看,除了根区土壤含水量和蒸散,其它变量都在夏季的变化最显著。(2)RO2 试验和RO1 试验结果相似,蒸散减小,但是幅度较小,温度、感热、径流、根区土壤含水量增加,年平均降水仅减少了0.14mm/day(1.38%),但是夏季降水略微增加,这和RO1 试验不一致。RO2-CO2 的夏季空间分布,和 RO1-CO1 的夏季空间分布相似,最大的响应区域仍在大的山地附近。(3)CO2 浓度和气孔阻抗加倍的联合效应会导致降水增加,温度增加,感热在冬夏季减少但是年平均有微弱增加,径流显著增加。在当代气候条件下,气孔阻抗加倍导致温度年平均增加了0.33 ℃(1.93%),降水减少了0.23mm/day(2.4%),径流增加了0.13mm/day 。在CO2 加倍的未来情景下,气孔阻抗不变时,年平均温度增加了1.69 ℃(9.96%),降水增加了0.83mm/day(8.6%),径流增加了 0.01mm/day 。在CO2 加倍的未来情景下,同时气孔阻抗加倍时,年平均温度增加了2.02 ℃(11.9%),降水增加了 0.68mm/day(7.1%),径流增加了0.2mm/day 。总的看来,CO2 浓度的加倍是地表热量平衡和水文循环变化的主要原因,而气孔阻抗的增加放大了CO2 的这种影响。
其他文献
利用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归档的109 个站1957 ~2008 年的暴雨观测资料、高低空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 山西省水文站的部分暴雨监测资料,研究山西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低空急流与山西区域性暴雨、大暴雨 以及特大暴雨的关系,发现:(1 )1957 ~2008 年山西境内共出现876 个暴雨日,其中夜发性暴雨占总暴雨 日数的52.7%,暴雨日仅有1 站暴雨出现的占总暴雨日数的46.7%;山西暴雨最早发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 ECMWF) 的ERA40 再分析资料,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 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 AR4)的21 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气候态的模拟能力。结 果表明:(1 )尽管各模式模拟性能差异较大,但模式对东亚地区海平面气压场、850hpa 风场及500hPa 位 势高度场的气候态均有较好模拟;整体来说,500hPa 位势高度场模拟效果最好,S
作为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一直以来受到广大科研人员的高度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近几十年来,作为全球变暖敏感区的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均出现了显著的增温,持续变暖趋势明显,且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地面气候变暖与海拔高度有关。与气温相比,青藏高原降水的变化要复杂的多,空间差异性十分显著。而气候要素的这种变化,反映在气候带划分上,可以用来揭示高原气候带动态变化趋势。但目前关于未来青藏高原气候变
应用喀什气象站1971~2010 年的探空资料,统计分析了850-100hpa 上各层高空温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喀什高空温度850-300hPa 上的月际变化趋势为单峰型;200hPa 上呈双峰型;100hPa 亦呈单峰型,但其位相与850hpa 至300hPa 的季节变化基本相反。春、秋、冬三季300hpa 以上各层温度呈下降趋势,300hpa 以下呈上升趋势;夏季整层均呈现下降趋势。各
利用标准正态检验法(SNHT ),对四川省117 个站点1961 ~2006 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进行均 一性检验,得到54 个均一站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近46a 四川省日照时数变化 规律,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四川省88.9%的站点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且盆地减少幅度大于高 原;各季日照时数变化以夏季呈减少趋势的站点范围最广、减幅最大,冬季次之,而春季表现为增加 的站点范围最大;
利用塔里木盆地38 个站1961~2007 年水汽压资料,采用五点3 阶平滑趋势线、小波分析, Mann-Kendall 趋势统计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盆地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变化。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近47a 来水汽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有明显的增多趋势,平均趋势值是0.0238;分别有3 个增多高值中心和增多低值中心,其分布从盆地东北到西南,高值区与低值区条块状交替分布。(2)塔里木盆地年和四季水
利用NCEP/NCAR 全球1961-2009 年的格点再分析逐日温度资料,选取亚欧地区(15-80°N ,40-150°E ),先对前30 年 (1961-1990 年)的温度采用气候等概率区间的方法计算得到极端高低温区间分界值,然后对1991-2009 年温度进行检验, 计算落在极端高低温区间内的比例,分析了亚欧地区极端高温事件和极端低温事件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年均极端高温的
利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9 个气象站1961 年至2010 年的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和乌鲁木齐站逐日太阳总辐射资料, 在使用气候学方法估算出各站逐年太阳总辐射的基础上,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 检测对全市年日照时数和年 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分析,应用混合插值法建立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总辐射多年平均值及其突变前后变 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数学模型,在ArcGis 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
本文利用GIMMS 和MODIS 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反演了1982 年以来浙江植被覆盖状况,结合同期研究区63 个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和湿润指数等气候指标,分析了该地区植被年际变化和月际变化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特征。得出如下结论: (1)1982-2010 年间,浙江年最大NDVI 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82.3%的地区植被覆盖在减少,显著减少的植被面积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29.1%,
基于杭州市低碳城市发展实践,通过大量调研和资料汇总工作,探索了杭州市气象部门在温室气体监测分析和数据库建设、新能源开发利用、湿地碳汇价值评估和碳足迹计算器开发等领域的服务产品思路、可行性、困难和对策,为政府推进低碳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气象部门在低碳建设环境下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