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产权对农户水土保持决策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研究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e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从理论上分析农地产权束中各产权要素对农户水土保持影响的基础上,运用在江西省兴国县、上饶县和余江县的样本村农户调查资料,通过建立农地产权与农户水土保持相互关系Logistic模型,对不同农地产权制度安排下的农户水土保持行为及其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样本总体来看,转出行政村的权利、在行政村内转包的权利、抵押权、有无土地租赁、农户对水土流失的感知、不同的地区对农户的水土保持决策有明显的影响.但是由于研究区域社会经济背景及水土流失情况的差异性,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对对不同区域农户的水土保持决策行为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1)在兴国县,土地剩余索取权、家庭土地资源特征对有显著影响;2)在上饶县,转出行政村的权利、继承权利、农户对水土流失的感知状况和土地租赁对农户水土保持影响显著;3)转出行政村的权利、在行政村内转包的权利、抵押权和农户对水土流失感知状况显著影响农户水土保持决策.最后,文章结合研究结论,就进一步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塔里木河上游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危机带,对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区域水土资源的开发反响强烈,主要表现在其土地利用的景观空间格局随水土资源开发程度而发生的变化.本研究以景观生态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借助于3S技术和数理统计软件,在现代绿洲-荒漠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系统的分析了1990-2000年塔里木河上游地区阿克苏-阿瓦提绿洲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同时对变化的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研究
发展一个生态系统方式,维护黄河源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能力,寻求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赢途径,对保障黄河源区及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与社会稳定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生态系统方式是一个全面考虑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对生态系统进行平衡管理的方式.生态系统方式在目标、社会价值、科学和管理的作用几方面与传统的方式都有不同.依照生态系统方式,本文划分并建立了黄河源区生态系统等级框架
山区水土流失与土地利用的关系非常密切.不仅因为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从根本上是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所致,而且,水土流失的日益严重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危及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水土流失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定内涵,水土流失防治必须以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针对以往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各自为政的弊端和教训,应当着眼于土地合理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的
山区资源和环境对于维系全球生态系统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山地资源的涵义和类型、基本特征以及山地资源管理等重大技术、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新疆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但受特殊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等因素限制,资源利用状况差,尤其是土地利用率低下.本文就在新疆这个特殊的生态脆弱区中,如何通过土地整理既能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又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提出一些符合新疆实情的基本思路,以供决策参考.
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绿洲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是实现这些地区脱贫致之富和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首要前提.干旱区水资源的稀缺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水资源利用效益的低下等是制约干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与规模的主要限制因素.必须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尽快普及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既要协调好各部门用水的利益矛盾,又要协调好各部门用水的时间差异性;既要考虑当前利益和局部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和
沙漠地区高速公路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了高速公路沙害防治已成为交通线路沙害防治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新地—麻黄沟高速公路为例,对防沙体系的防护效益进行研究.认为新地—麻黄沟高速公路防沙体系设计合理,符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阻沙带、固沙带改变了风沙流结构,降低了输沙强度,增加了地表粗糙度,有效的起到了削弱风速,阻截流沙,控制沙丘形态变化,保持地表稳定的作用;防沙体系建成后仅节省清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建设好生态环境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湘中地区是湖南省水土流失、环境污染、洪涝干旱、酸雨等最严重的地方,同时也是工业、农业生产的主要基地;长株潭湘江经济带——湖南的经济发展极亦在区内,而且是"9+2"——泛珠江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向外延伸的理想地段.因此,研究它的生态经济环境特点与生态建设途径是有现实意义的,十分重要.
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依托GIS技术,本文以都安县为例,对县级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进行探讨,构建县域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系统,建立基于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这五个方面相应县级的评价体系,并对其各个乡土地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和划分不同的土地可持续利用乡等级,最终提出高效土地利用模式.
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不仅能增加农业的系统效益和农民的直接收益,而且能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土壤是最大的养分资源库,存在于化肥、有机肥中的肥料养分资源和存在于大气、水体中的环境养分资源又是土壤养分的重要补给源,农用矿产资源中含有作物需要的多种养分元素,是生产化肥的原料.本文分析了各类养分资源在我国的分布、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养分资源合理利用的调控途径:一是努力提高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