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當局大陸政策的困境與出路

来源 :香港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12685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的台湾大选,民进党以39.3%的支持率成为执政党,台湾首次实现了政党轮替。由於近年来两岸关系的错综复杂,使人们对台湾新当局上台後如何发展与大陆的关系极为关注。加之民进党是一个以“台独”为党纲的政党,它上台后两岸关系走势如何,更加让人瞩目、担忧。果然不出人们所料,陈水扁当局上台执政仅一年,其大陆政策就已陷入了重重困境之中,本文就台湾新当局大陆政策的困境与出路问题进行探讨。
其他文献
《非航行利用国际水道法公约》的制定国际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法律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然而,《公约》规定的解决争端的强制方法却与国际法的传统相悖,有侵犯国家主权和扭曲《联合国宪章》之嫌,进而影响了《公约》的生效.因而,作为框架公约,规定任何争端解决的强制方法都是不适当的.
环境法律作为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础,具有规范、引导和保障的作用.国外发达国家为推动环保产业制定了大量的环境法律制度.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确立环境保护市场化发展方向,并已逐渐建立相关环境法律体系.为了实现城市发展目标,迎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必须进一步健全环境法律体系.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既存在问题,借鉴国外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有效制度和经验,并据此提出健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议.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水污染状况,再分析了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政策及相关法律规定,阐述了以"节流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为战略方针的理由.因为法律规定的可执行性有助于法律规定的具体实施,所以最后笔者对如何制定可执行性的城市水污染防治法律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主要提出了有关环境与民主的一些个人看法,包括环境与民主问题的实质,环境与民主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关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建议.
环境权利的实现在我国民法中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如民法确认平等主体享有合法使用资源和不受环境侵害的权利;确认了环境权的部分内容;对侵害环境的责任如何承担作了规定.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法律体系中尚未确立环境权,且在民法中存在着权利主体、环境权内容、时效制度、环境共同侵害责任承担制度上的缺陷.应当扩大权利保护主体的范围,充分考虑保护后代人的环境权;丰富环境权的内容,完善原有的所有权、相邻权、人格权
本文论述了土地所有权的无限性和土地使用权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所有权与地上定着物的矛盾冲突;分析了各国调整此类问题的法律规定;提出了我国现行立法中存在的漏洞及完善的立法建议.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领域相伴随的必将是量大面广且常表现为群体性的环境纠纷,单单依靠行政手段和传统的司法手段来解决这些纠纷显得捉襟见肘。本文就代表人诉讼制度引入我国环境保护领域原因以及如何完善代表人诉讼制度在环保领域的运用提供一个思路。
本文通过阐述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观和近代美国荒野文学的动物伦理取向中关于环境价值和环境权利的朦胧意识,论证了当代环境伦理学中关于环境价值、环境权利的理念,以及对当代环境立法的影响,阐明自然界万物具有"内在价值"和道德权利。指出形成"跨种伦理"、"跨代伦理"和"同代伦理"是解决当代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促进被征用土地的合理利用,维护被征用土地原所有人(集体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土地征用效率,本文提出了确立被征用土地买回权制度的主张,作为解决当前我国土地征用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的一项替代性方案。本文侧重于分析该制度存在之合理性与可行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具体论述了确立买回权制度的理论依据及其所需的制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