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地传承”路径合理性的探讨--以湖北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现状为例

来源 :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vil521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人类学旨在从强调各种社会事象相关联的人类学视角,研究不同地域、文化、民族、种族的人所产生的无限丰富多样性的艺术.在其研究领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一环.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对象成为研究领域的热门议题.2013至2017似乎是相关研究的“井喷”年,知网直接相关的宏观与微观论文的发表量平均为年4000篇以上.即便如此,仍有两个重要问题亟待探讨:第一,为何在聚光灯下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仍无法避免其濒危的“宿命”?第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持续多年,但各种路径的可行性和非遗保护的现实实现情况有没有被真正地注意到?本文试图从数据分析入手,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调研对象,找出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根本原因,分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之一的“原生地传承”的现实困境,并就其合理性及实施的有效性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非遗保护工作略尽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人们共有的精神家园.时至今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要不断推进传统文化形式与当下生活的融合,在传承其核心技艺或精髓的基础上开拓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仅仅限于进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仅仅是技艺、技巧、技术,它还有智慧、创意,还有最重要的文化核心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用
农村文化礼堂是传承农村优秀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农民群众寄托情感、培养情操、提升境界的精神家园,是一项综合性的文化惠民工程.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生
传统节日,作为传承民族精神,维系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民间习俗.而在当今社会,如何让传统节日逐渐回归百姓节日生活,让公众开始重新认识传统文
《广东汉乐曲库》的编辑、出版,是广大汉乐工作者实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成果,是中国民族音乐在21世纪发展的新成就.科学地保护广东汉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的
潜山弹腔被称为“京剧的母体艺术”,为安徽省稀有剧种之一;程长庚被誉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他幼年随父学戏,通过吸收潜山弹腔曲调基因,经不断的浸润融合,最终孕育出
本文站在艺术人类学的视野下,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艺术形式入手,按类型不同总结出了各自的风格特点,从中提炼出既有历史文化感又有时代潮流感的审美特点,以非物质文
年画是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民俗具有明显的传承性特征.“民俗的传承性,
在非遗保护、民族文化产业化、文化旅游消费等“人为因素”不断“干越”下,原生环境中的少数民族艺术被被置于一个不同于传统语境的多重语境中出现不同的文本样式拥有了多重
本文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分析数字影像艺术发展现状、存在价值以及大众创作数字影像艺术与职业艺术创作者的对比,深入研究数字影像艺术大众化现象产生的根源及其对主流艺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