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e Bissonnais法的石漠化区桑树地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中国生态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漠化区独特的水土流失作用使该区土壤严重退化,地埂植物作为一种独特的农林复合模式对石漠化区土地质量改善和坡耕地土壤生态修复作用明显,能有效保证坡耕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性能.选取石漠化区3种不同管理方式的桑树地埂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湿筛(Саввинов法)和Le Bissonnais法测定土壤团聚体分布与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基于Саввинов法测定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以天然林最好,桑埂自然生草地和清草地相对居中,桑埂农地最差;3种管理方式的桑树地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数(ASI)随地埂距离均表现为ASI90cm>ASI60cm>ASI30cm,主要原因在于桑树地埂对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影响的作用范围主要集中在距株30cm以内,而在地埂30cm以外田面农耕活动对土壤团聚体结构影响较大,而受桑树地埂影响作用较小.基于Le Bissonnais法快速湿润(FW)处理后土壤团聚体集中分布在0.5-0.25mm之间,慢速湿润(SW)和湿润振荡(WS)处理后团聚体主要分布在5-1mm之间.Le Bissonnais法处理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表现趋势与Саввинов法一致,3种处理后的团聚体分形维数D、MWD和GMD均表现为FW<SW<WS.Le Bissonnais法FW和SW处理后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Саввинов法达到极显著相关,说明Le Bissonnais法测定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可行的;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有机质和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0.586≤R≤0.864),这说明石漠化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以上两种土壤胶结物质的黏聚作用形成的,且两种土壤胶结物质对土壤消散作用和粘粒膨胀作用引起的团聚体破坏抵抗性强烈,而对低强度机械干扰引起的团聚体破碎没有明显抵抗性,研究结果对石漠化区坡耕地土壤保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1978年9月28日因72000克镭当量钴—60源外壳不密闭溢出,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4例工作人员的内污染。被污染的4例操作者内积存量为0. 33×10~4Bq~13. 32×10~4Bq,肺内约
为了探讨林地覆盖雷竹林退化机理,给退化雷竹林恢复提供理论参考,对不同覆盖年限(CK、1、3a和6a)雷竹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和生物量碳(Cmc)、氮(Nmic)、磷(Pmic)等特征因子进
会议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过程和生态作用中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极端环境中进行植物叶片与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变化研究,对于揭示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和当地土壤的养分供给
会议
我国研制的地鼠肾组织培养(PHKC)狂犬病疫苗(RV),经过长期实验室与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已证明为一种安全有效疫苗。对该疫苗我们曾进行过多次免疫效果调查,从数起一犬集中严重
生态化学计量学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综观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目前尚存在着许多不足.基于此,从全球与区域尺度、功能群尺度及个体水平3个方
为探讨土壤氧气可获得性(SOA)对双季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多种管理措施影响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及田间淹水深度(H
会议
儿童维生素A缺乏症是世界上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一些资料表明儿童每日膳食中维生素A的摄入量未达到供给量标准。维生素A的长期摄入不足,势必造成体内的缺乏。国内关于维生
为了解西双版纳北热带雨林高大树木树顶叶片性状对通道阻力增长引起的水力限制增强及高光和季节性干旱等气候条件的响应,对该区乔木浆果乌桕(Sapium baccatum Roxb)、思茅木
会议
只要稍微翻阅过《章氏丛书》的,都会惊叹太炎先生的博学深思以及述学文字之古奥。“以音韵训诂为基,以周秦诸子为极,外亦兼讲释典”的章太炎(章太炎《致国粹学报社书》,《国
以春小麦“陇春27”为试材,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效应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增温效果呈“挂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