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环境公平性研究

来源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公平性包括基于自然资源的环境公平性及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为表征基于自然资源的环境公平性,构造并计算了长三角各地环境压力指数。为表征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构造了环境基尼系数与绿色贡献度。根据2004年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污染排放数据(COD与SO2排放量),计算了长三角各地级市的环境压力与基于GDP的COD与SO2环境基尼系数与各地的绿色贡献度。借助分层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基于自然资源的环境公平性上讲,上海面临的环境压力最高,江苏省份城市较浙江省份为高;(2)从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上讲,长三角地区基于GDP的COD、SO2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17与0.13,相较全国,长三角实现了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均衡;(3)在长三角内部比较,镇江,泰州等部分城市COD、SO2排放的生态效率仍需进一步调整。最后指出:在区域层面上合理分布区域环境压力,在比较中提高各地生态效率是推动长三角环境保护发展、促进长三角环境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目前现行科研成果专家评审方式存在的主观因素,介绍了一种对科研成果进行量化评价的客观办法,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文章还对实践效果及量化评价的利弊进行了初步分析。
对研究所进行科学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问题,国外的科研机构大多建立针对性很强的评估办法.研究所进入知识创新体系后,应当采纳国际先进的管理办法,建立有利于科研发展的研究所评估体系,重视研究领域的研究水平与发展潜力、科研队伍、科研环境,采取会议评价的方式,以定性为主,半量化。
科研机构的内部评价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体系是否合理,最终影响着科研机构的发展.本文从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机构内部的评价对象展开,初步探讨了在知识创新工程中科研机构内部评价应遵循的原理与方法。
本文从我国科技创新运行机制存在主要弊端入手,大胆提出建立专业的促进科技创新发展银行,完善科技创新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科技评估机制、特别服务保障机制和国家统一的科技成果收录评价体系等设想,以促进科技创新真正步入健康、持续、快速发展轨道。
立项评价是搞好技术革新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在借鉴当前科研项目评价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一类技术革新项目的特点,提出了一套技术革新项目立项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使用方法.
国际竞争力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科技竞争力或创新因素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越来越重要.本文运用主因素分析法,抓住研究开发水平这一与科技水平、创新因子、制造业都相关的因素,进行国际比较,深入探讨我国研究开发水平落后的主要因素,以及研究开发水平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相关对策。
由于行业自身特点的不同导致了行业间技术创新有很大的差异,本文论述了研究行业技术创新差异的重要作用,并对几个重要的指标做了实证分析,以期找出不同行业技术创新的特点.文章最后探讨了在技术创新评价中减少行业差异可用的几种方法。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选用了新系数,依据上海市2004年统计资料,对上海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市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7082 hm2.其中生物资源和能源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1.5402 hm2,0.1680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0.1660 hm2,生态赤字为1.5422 hm2.这表明了上海市的生产、生活强度已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
金桥将建设4条生态产业链。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腾笼换鸟,产业链补链等措施,构建以通用为核心的包括汽车研发、制造、测试等内容的汽车制造生态产业链;构建以华虹NEC、京瓷电子、贝尔阿尔卡特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及整机配套生态产业链;整合夏普、日立、西门子等企业,形成现代家电制造业生态产业链;逐步完善金桥出口加工区现代产业环境服务产业链。
在环境保护领域,公众参与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管理手段和推动力量,并正促进我国形成新的环保社会调节机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各种各样的公众参与形式纷纷被引进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正在起草当中。然而诞生于西方公民社会基础上的公众参与思想是否适用于中国的环保领域?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期下出现的社会变革,环保公众参与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又应如何应对?本文以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为出发点,从公众参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