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首场大范围强对流过程分析

来源 :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in6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3月19日浙江出现的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回顾,整个过程可分为午后强暖区内的局地强对流触发天气和夜间冷暖剧烈交汇后导致的移动性大范围雷暴天气两个阶段.结合天气形势分析、中尺度分析、对流指数探空曲线分析、雷达产品分析等基本预报方法,详细分析过程潜势梳理预报思路,并探讨此次年度首场大范围强对流过程的预报得失.过程第一阶段实况产生了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在预报中忽视了纯暖区里面冰雹的可能性.过程第二阶段中雷达识别出多条类似飑线的窄带状回波,实况产生了雷雨大风、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短时暴雨的落区较难掌握.小结经验,形势场的分析有助于把握强对流的类型,指数和探空则有助于把握对流的落区和强度.另外,对于初春大范围的强对流往往容易预估不足.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NCAR格点资料,针对2013年2月7-8日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表明:虽然700hPa的西南急流,提供了很好的水汽与逆温条件,850hPa的偏东风急流有利于降水(雪)的维持,但高空500hPa没有明显的南支槽支撑,出现大到暴雪可能性不大;降雪集中时期,700hpa以下的负涡度区,弱的垂直上升运动和相对转差的相对湿度都表明这次降雪过程条件不是太理
利用浙江省鄞州站和石浦站1963-2010年地面观测温度资料,采用t检验法、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差值法,对鄞州站1994年、2008年迁站前后气温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及资料订正.结果表明:1994年迁站破坏了气温资料序列的均一性,迁站后温度平均值明显提高;此外近50年鄞州地区温度呈增暖趋势,特别是从80年代末以来,增温趋势愈加明显,这与全球气候增暖的大背景以及浙江省城市化进程紧密相关.
利用NCEP1x1再分析资料计算水平螺旋度、垂直螺旋度、水汽通量散度和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来分析2013年入汛以来首场大范围暴雨过程,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1日6时(UTC)-1日18时,北支槽后冷空气由高层向低层逐渐渗透,低层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却比较强盛,在850hPa切变线南侧形成“上干下湿”大气垂直结构,引发了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1日18-2日12时,随着南支槽东移加强,对流层中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62年到2012年160站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旱涝急转指数,并从高度场,风场,水汽条件以及南海季风等方面分析了近50年来历史上的旱涝急转及旱涝缓变事件的特征.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前中高纬高压脊明显偏强,中国中东部基本为脊前气流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水汽通量较正常年有显著负距平,南海季风指数偏小,导致降水偏少形成旱期;而急转后,在高度场上中西伯利亚地区
2013年6月24日杭州部分城区出现了短时大暴雨天气,杭州市气象台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台、电视、网站等传统渠道发布了气象预警信号,同时启动了杭州市重大灾害性天气全网发布系统,由于受发送信息通道限制,有部分手机用户在暴雨过后2小时才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导致社会公众对此次暴雨的气象预警信息传播和应急处置等提出了质疑.分析气象预警全网发布系统的快速、准确等优点及气象预警全网发布系统时效性、便捷性有待提高;手机
利用1960~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0个气象站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对近51a来≥0℃和≥1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和起止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以了解气候变暖对该区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1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持续增暖,回归系数达0.21℃/10a,略低于同期中国的增温速率(0.27℃/10a),且与各项热量资源指标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气候变暖,≥0℃和≥10
本研究利用1980-2012年金华市的日平均温度、日降水量、日日照时数以及同期晚稻产量等资料为基础,对金华地区晚稻生长期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针对晚稻相对气象产量与其生长期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建立预报方程.结果表明:(1)近30年晚稻的单产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80年代增长速度较快,90年代开始增长速度放缓;(2)近30年晚稻生长期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03-2009年期
本文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格点资料、自动站和MICAPS资料,对2013年7月~8月浙江省高温天气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得出:(1)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并控制浙江,是2013年7月~8月浙江省高温的主要因素.(2)中底层深厚的暖脊和暖平流是2013年夏季高温的成因之二.(3)长江流域以南至华南北部地区中低层盛行强下沉气流是造成高温天气的因素之三.(4)在夏季持续高温期间,低层的
采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和NCEP每6h1次,1度*1度的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6月17-18日浙北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副高和超强台风的作用,西风槽东移受阻,槽后弱冷空气与沿副高西北侧北上的暖湿气流交汇,使位于副高西北侧的浙北地区发生强降水.700hpa提供了主要的水汽和能量输送,中尺度低压提供了动力条件,西南风脉动及露点锋提供了触发机制.
本文通过土壤水分观测理论,利用定海国家基本气象站自2007年春季开展土壤水分观测项目以来至2012年末近六年间定海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资料,结合可能影响本站土壤水分观测相关因素,进行本地土壤水分特点分析.分析得出:影响本地土壤水分的因素中,降水量、蒸发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因素还有:气温、大风、地形土质等,并且这些因素在影响土壤水分过程中均体现明显的季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