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多态与食管癌

来源 :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c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是我国危害严重的重大疾病之一,这种由多基因改变引起的复杂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环境因素是食管癌的致病因素,但是暴露于相同环境因素的人群却只有少数人发病,提示个体的易感性因素起重要作用。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在寻找肿瘤遗传易感因素方面进行了卓越的研究,发现了一些特定肿瘤的高外显度的易感基因(先天性突变)。然而,遗憾的是这些易感基因往往只在某些罕见的家族性肿瘤中出现,而绝大多数常见肿瘤如食管癌并不存在高外显度的易感基因。那么什么是大多数常见肿瘤的遗传易感因素?这个问题已成为肿瘤学乃至生物医学领域积极探讨的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之一。阐明这个问题有助于人们从一个方面对肿瘤的起因以及发生和发展机制的认识,从而有助于肿瘤的预防乃至筛查、早诊、个体化治疗和预后。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对2型糖尿病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自拟愈胰平消饮,观察治疗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2型糖尿病的显著特征,也是1型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对改善IR具有一定优势.如何根据"辨证立法、依法制方"的原则,探讨中医药改善IR的辨证论治规律,以提高临床疗效及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asitivety index,ISI)、血脂[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NF-α水平的观察,旨在阐明中医证型的特异性病理生理变化,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并为其中西医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本文就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及中药开发前景进行综述,各种西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中药正好有自己的优势,并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介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辨证施治、糖尿病的单方、验方治疗和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以及单味中药降糖作用的研究.
背景:P53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产物P53蛋白在胃癌细胞的表达与胃癌根治术后长期生存的预后关系尚未明确。目的:探讨P53蛋白在胃癌细胞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1例胃窦癌中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影响其表达的因素以及P53蛋白与胃癌根治术后远期疗效的预后关系。结果: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2%(55/131);p53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Bo
胃结直肠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肺癌第二位,结直肠癌占第三位。胃癌在亚洲地区更为突出,本文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特征与转移预后相关因素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
胃癌是常见的实体肿瘤,在实体肿瘤中;胃癌的淋巴转移率高而血行转移较少。因此到目前为止胃癌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胃癌手术的个体化是指胃癌手术原则的具体化,是指根据病人不同的分期、术前状态、术中情况甚至不同的医院条件和医生水平来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本文就胃癌手术的个体化进行了探讨。
胃癌的外科治疗经过120余年的历史演变,进入了现代外科治疗阶段,完善和改变了某些传统的治疗观念,创建了以胃癌生物学为基础的新理论,设计了各期胃癌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规范化的术式,提高了病人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但是,仍有半数以上病人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加之30-40年前因胃大部切除后残胃癌的增加,使复发胃癌的治疗成为胃癌治疗领域里的新课题。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和报道较多,但仍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应本刊之
目的:评价澳沙利铂联合表阿霉素及5Fu、醛氰叶酸对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人选者为病理证实为腺癌,具有至少一个可测病灶的晚期胃癌。化疗方案:表阿霉素50mg/m2 dl,澳沙利铂100mg/m2 dl,5Fu 500mg/m2 dl-3,CF 200mg/m2 dl-3,每三周重复,治疗至少3个周期判效。结果:2001.5至2002.8,11个中心共计37例人组,36例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