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夹芯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研究

来源 :2006北京国际材料周暨中国材料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s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轻质木材为芯材,环氧树脂为基体,单向碳纤维布为增强材料的碳纤维夹芯复合材料的设计概念.将碳纤维布通过树脂固化于轻质木材的骨架表面而形成的夹芯复合材料,既充分利用了碳纤维材料轻质高强的优势,又巧妙地借助轻质夹芯木材所获得的截面惯性矩,从而达到理想的结构性能(如强度、刚度等).本文通过碳纤维夹芯复合材料梁的四点受弯试验和碳纤维夹芯复合材料短柱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夹芯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破坏机理。
其他文献
泡沫铝材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本文对自制的Al-Si-Ca合金的发泡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影响气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合理的控制发泡的工艺参数,同时添加一些氧化物颗粒来提高金属坯的黏度,可以获得孔隙均匀、结构稳定的泡沫铝材料。
本文研究了用直接发泡法制备镀铜碳纤维增强泡沫铝的方法.碳纤维经过预处理,在酸性镀铜液中电镀,得到镀层厚度为1.3μm的Cu/Cf复合丝.复合丝经破碎为长度小于5mm后在高温下与铝液复合,并加入发泡剂发泡.研究了复合丝加入量和发泡温度、搅拌时间、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泡沫铝孔型及孔隙率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制备碳纤维增强泡沫铝材料的工艺参数.化学分析表明,碳纤维在无泡层中含量很少,约为纤维总加入量的2%
本文对N18合金表面分别注入了不同剂量的N离子,并在500℃条件下进行空气氧化.随着N的注入,试样表面逐渐形成fcc型ZrN;氧化曲线表明,N离子注入能明显改善N18合金的氧化性能;使用GAXRD研究了氧化实验后表层相结构的变化,探讨了N离子注入提高N18合金抗氧化性能的机理.
近来氧化锌薄膜的p型转化研究是一个热点,人们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本文分别从自补偿效应,马德隆能以及热力学等角度介绍了氧化锌薄膜的p型掺杂的理论研究.然后系统总结了氧化锌薄膜的p型转化的相关报道。
本试验利用微波ECR等离子体增强非平衡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制备出不同厚度的超薄SiNx薄膜,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对所制备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纳米压痕仪、轮廓仪、摩擦磨损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对所制各薄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N2流量为2sccm时,所制备薄膜的N/Si比为1.33,接近Si3N4化学配比,此时超薄SiNx薄膜具有最佳力学性能,摩擦系数约为0.1,薄膜经过20m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天平等设备对不同孔率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得的多孔钛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烧结温度制得到的多孔钛的微观结构不同,颗粒间的烧结颈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粗,多孔钛的线收缩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制造多孔钛的造孔剂含量对烧结线收缩率影响不明显.
采用LaB6陶瓷靶,在氩气气氛下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制备玻璃基底的LaB6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台阶仪、四探针电阻测试仪和红外发射率测量仪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基底温度、溅射功率对LaB6薄膜的晶体结构、导电性能及表面红外发射率等物理特性的影响,优化制备LaB6薄膜的工艺条件.
分离膜材料是膜法汽油脱硫工艺的核心和关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筛选出聚乙二醇(PEG)作为汽油脱硫用膜材料,并对其在汽油脱硫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PEG的改性研究,提高了其耐溶剂性和稳定性,经过长时间运转发现,膜的分离性能较稳定;通过微库仑仪等分析手段,测定了PEG膜对各类进料体系的脱硫性能,结果硫富集因子α可达3~7,渗透通量J可达9~60 kg·μm/(m2·h).
通过第一原理方法对Aln0,-1,+1(n=3~15)团簇进行计算,研究了它们的几何结构、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平均配位数、成键结合能、相对稳定性及电子密度空间分布随团簇尺寸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团簇的长大,团簇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平均配位数及成键结合能单调增大,在相同团簇尺寸下,阴离子团簇具有比中性及阳离子团簇更高的成键结合能.对团簇相对稳定性的分析表明,团簇Al6、Al13、Al+7、Al+
采用电渣加热冒口可以减小冒口尺寸,提高工艺出品率.电渣加热冒口在国内外已经有所应用,在大型铸件上应用电渣加热冒口收效尤其显著.在大型轧辊铸造过程中应用电渣加热冒口,可以有效地避免疏松、裂纹等铸造缺陷.电渣加热冒口的操作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不同尺寸的冒口,加热工艺参数各不相同.通过计算机模拟铸件的凝固过程,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电加热工艺参数,优化电加热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