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药安全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来源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e2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我国农村农药使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农药的施放和影响,农药使用者对农药使用知识的了解、农药的购买渠道、农药施放方法和农药利用率以及施放农药的防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从政府相关部门监管、农药企业生产以及对农民相关农药知识的培训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四氯化钛中毒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的方法.结果:事故现场6名作业人员,1人死亡,1人诊断为职业性急性四氯化钛中度中毒.结论:检修设备时应预防设备故障时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毒物是否对人体有害,加强职业病的预防,以免造成职业中毒事故。
完善健康意识,增加健康技能已要求必须了解、防范身边的电磁辐射.有效避免电磁波对人体的危害,进而降低辐射风险是生活中的实事.关注身边的电磁辐射,熟悉电磁辐射知识,进而尽可能远离、减弱电磁辐射,是健康生活的诉求.本文意在澄清、矫正有关的误读、误解,以利大家健康生活和提升幸福指数.现在,对于周遍的电磁辐射及其与健康关系问题,要主动认知;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掌握有关的电磁辐射知识现实且必要.
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良好的职业卫生保障,能有效的延长劳动者的有效工作年限,保持和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生产力.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应更多的关注劳动者的作业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同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和保障,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本文首先运用MarkovTRAIN 模型对某矿山企业尘肺病发病趋势进行预测,预测表明,矿山企业尘肺病发展速度很快,必须加强防尘和控制工作.借助LEC 法对矿山作业场所危害职工健康环境进行了评估,通过改进LEC 法对场所危害程度进行科学管理,并提出有效对策措施加以控制,为矿山职业危害健康的预防和控制提出科学依据.
目的:基于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以肝脏的氯乙烯代谢物为内剂量进行剂量反应估计,建立氯乙烯职业暴露致肝血管肉瘤的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方法:利用文献中数据构建大鼠和人体的吸入氯乙烯PBPK模型,通过USEPA 推荐的暴露相关剂量估算模型(ERDEM),对构建的PBPK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根据大鼠生物实验测定结果、以及PBPK 模型计算不同物种的肝脏中氯乙烯代谢物含量,建立职业人群患肝血管肉瘤的定
危险品运输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道路运行的效率和沿线人民生活的品质.本文在分析现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功能及用途的基础上,对现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功能的分析,提出DCMT的功能定位,根据功能定位搭建DCMT系统的功能结构,指出DCMT的工作原理及DCMT的软硬件构成部分,设计DCMT装置数据库,便于录入运输信息、GPS路线信息、终端信息、终端调度信息、图片信息等.同时,也对DCMT系统
目的:探讨染矽尘大鼠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5、30、60 mg/ml 染矽尘实验组,每组42 只.一次性气管内注入染尘,不同处理后1、3、7、14、21、28 d 每组分别处死7 只大鼠,收集BALF,采用ELISA 法测定TNF-α、IL-1、IL-6、IL-16、MIP-1α、MCP-1、TGF-β 的浓度.结果:各剂量组在各时
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采集的挥发性有机毒物。利用气相色谱毛细管柱分析测定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毒物。将非极性毒物、弱极性毒物和苯胺、丙烯酸、乙酸的样品分别在三支不同的毛细管柱上分析,观察出峰分离效果和出峰面积,观察大口径和膜厚型的DB-1柱耐用性。结果显示,应用Agilent DB-1柱、HP-FFAP柱、Supelco Nukol柱基本能全部涵盖分析职业卫生检测工作中的
通过调查油田油气集输工作场所的工艺技术、生产情况、劳动制度、生产环境及研究现场检测数据,综合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产生原因,以达到提高个体防护意识,加强应急防护措施的目的.
目的:探讨染尘大鼠早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变化规律与炎性细胞及矽肺的关系.方法:168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42 只,染尘剂量分别为15、30、60 mg/ml.一次性气管内注入染尘建立大鼠矽肺模型,每组分6 个时间点(第1,3,7,14,21,28 天) 分别取7 只大鼠处死,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