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筑群震害仿真中RC框架模型的骨架线及其参数研究

来源 :第26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aderu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弹簧层剪切模型不仅可考虑结构各层的信息,也考虑了结构在任意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力学特性.该模型计算简单、应用方便,适用于大规模城市建筑群的逐栋仿真.由于我国房屋的实际楼层承载力和变形等参数不明确,模型的关键参数难以确定.本文提出用简化的三折线模型来模拟结构楼层的骨架线行为,并以RC框架结构为例,对其骨架线的参数取值进行研究.通过对40个基于规范设计的框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骨架线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骨架线上关键点参数的取值方法.建议的取值方法的标定结果与既有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能吻合较好.本研究建议的骨架线参数取值方法可适用于大规模建筑群震害仿真中RC框架结构的建模.
其他文献
混凝土U型薄壁梁在城市轨道高架桥中应用日益广泛,而其受扭性能研究相对滞后.本文基于Vlasov开口薄壁构件扭转理论和初参数法,分析了边界约束条件和跨高比对U型薄壁梁纯扭性能的影响.分析发现,两端固支与两端简支U型薄壁梁最大内力出现的位置和大小差异很大,在常用跨高比范围内,两端简支梁的最大翘曲弯矩和最大自由扭矩均大于两端固支梁,工程设计中应予以关注.U型薄壁梁只在约束影响长度范围内产生翘曲弯矩和翘曲
针对大展弦比直机翼刚度分布,研究了满足刚度设计要求的结构动力学优化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提出了根据机翼动力特性要求和动载荷激励下推算机翼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方法.建立多约束条件下的机翼结构动力优化问题模型.应用有限元方法搭建ISIGHT优化设计平台,确定基于试验设计DOE分析的多目标全局优化方法,设计得到具有最优化刚度分布的机翼结构布置方式,将刚度和动力学指标直接考虑到机翼结构设计的总体阶段,以总体
在船舶碰撞与搁浅场景的有限元模拟中,如何合理定义钢板材料的断裂失效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本文利用LS-DYNA程序提供的材料二次开发功能,将基于BWH失效准则理论假设推导出的材料失效准则进行编程,并嵌入LS-DYNA程序中.之后,利用更新的LS-DYNA程序,以一组船舶搁浅模型试验为例,进行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所提出的钢板材料失效准则的适用性.
结合均匀场地模型和分层均匀场地模型,采用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侧向人工边界距离的选取问题,分析了各主要因素对人工边界距离选取的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随着侧向人工边界距离的增加,有限元模型的计算误差并不一直减小,先是由负值逐渐增加,经过零点之后继续增加至最大值后再逐渐减小,在人工边界距离大于一定数值后趋于稳定.对应于计算误差为零点、最大值和趋于稳定值时的人工边界距离,不受场地硬度、地
ANSYS/LS-DYNA软件在TNT爆炸研究领域表现出色,参数设置正确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以及经验公式较为吻合.为模拟恐怖组织使用大当量汽车炸弹破坏重要结构,本文建立炸药当量取为1t~10t的自由空气爆炸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经验公式发现比例距离大于1时与经验公式符合较好,比例距离小于1时结果偏离Henrych经验公式.本文采用修正TNT当量的方法,使爆炸超压峰值的数值模拟结果在小比例
在地震期间,叠层天然橡胶支座(LNR支座)能够延长结构的周期,隔断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减小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采用实时混合试验来研究LNR支座的抗震性能.首先介绍了实时混合试验及其设备;然后研究了加载速率、竖向压应力和地震加速度峰值对LNR支座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速率对水平等效刚度和阻尼比有显著的影响.
本文根据光纤光栅传原理,设计了一种用于量测混凝土内锚固钢筋应力分布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基于梁端式试件拉拔试验,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研究了普通混凝钢筋土、锈蚀钢筋混凝土钢筋应力、粘结应力在锚固段内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管钢筋是否发生锈蚀,光纤光栅传感器能够测得钢筋应力在锚固段内的分布规律,适合对钢筋应力进行长期监测,可用来研究钢筋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
为了探究钢筋混凝土(RC)梁板子结构边中柱失效情况下的防倒塌性能以及梁板各自对结构防倒塌抗力的贡献,本文基于LS-DYNA展开了相应数值研究.通过与现有梁板构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然后用数值模型研究单点加载与均布加载对RC梁板及对应梁柱子结构抗力以及其梁轴力发展情况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梁柱子结构在6点均布加载下的防倒塌抗力是单点加载的2倍左右;梁板子结构在12点均布加载下的防
随着实际工程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越来越来高,不锈钢钢筋的实际应用越来越来急迫.针对不锈钢钢筋与普通热轧钢筋在性能上的不同,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不锈钢钢筋粘结锚固强度的主要因素.通过中心拉拔试验,总结出了不锈钢钢筋粘结锚固极限应力的计算公式,为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采用分离式模型研究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底部钻孔力学特性.在静载作用下,研究不同钻孔排列方式、密度、孔径、深度对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弹塑性阶段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随着钻孔密度增大、孔径增大、钻孔深度增大,混凝土矩形梁梁底部裂缝发展加快,刚度与强度均有所降低.考虑结构恒载作用,建议对于钢筋混凝土矩形梁底部钻孔孔径大小不宜大于22mm,最佳深度设计值不宜超过18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