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教学理念的实验针灸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ie8707180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BL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在应用中,我们应围绕PBL教学理念,除开展经典的PBL教学模式外,还可结合不同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等探索应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本文基于PBL教学理念,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探索实践了适合实验针灸学学科特点的多种教学形式,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促进PBL教学的应用和发展,促进人才培养。
其他文献
采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偏头痛32例,并与对照组35例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应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局部选穴要优于单纯的传统经验取穴;观察组平均疗程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应用子午流注针法针刺治疗偏头痛起效时间短、收效快。
针刺治疗面瘫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如何利用现代医学的科研方面来阐释针刺治疗的内在作用机制一直是一个困扰着人们的难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更加有效且费用低廉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来针刺治疗研究的热潮。本文主要就合谷穴针刺周围性面瘫患者的脑功能成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目的:观察刺督调神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为该疗法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150例符合受试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刺督调神组(治疗组)、传统针刺组(针刺组)、尼莫地平药物组(药物组),每组各50例。15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接受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生活活动能力指数(ADL)量表评定。观察治疗组、针刺组、
目的:观察评价艾灸左右足三里、绝骨四穴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炎性细胞因子(IL-1b、IL-6、hs-CRP)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情况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艾灸足三里、绝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后炎性细胞因子(hs-CRP)升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在采用基础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足三里、绝骨四穴,对照组仅作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分别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及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康复中心各选取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前者为中医组,共151例(剔除2例),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醒脑开窍"针刺法+丹芪偏瘫胶囊+推拿疗法);后者为康复组,共151例,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方案。治疗2周末、4周末以及随访3个月、6个月对相关疗效指标进行评定。评价指标为修订的
南宋针灸学家王执中临证重视针灸与药相须为用,尤其偏于用灸,系统阐释施灸体位、顺序、壮数、艾炷大小以及点艾火、发灸疮方法、灸后调护、灸疗禁忌等灸疗临证理论,同时将火针治疗作为艾灸疗法的必要补充,在针灸取穴方面强调按压寻找“酸疼”的“受病处”,其针灸临证理论对后世针灸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针灸基础研究是针灸实现现代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和我国传统医学赋子我们的伟大使命。基于目前我国针灸基础研究的现状和针灸学科的自身特色,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重视古代文献研究,在肯定经典针灸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其规律,把传统的针灸理论现象转化为现代实验研究所能识别的研究对象,本着多学科参与,借鉴现代医学科学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手段对其机理进行阐释,最后发挥现代转化医学的优势,将基础研究的
针灸辨证论治问题已成为制约针灸临床发展的关键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针灸教材与临床上辨证论治方法逐渐趋同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体系,以脏腑辨证替代了经络辨证,难以体现针灸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基于目前针灸诊疗模式的现状,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临床调研、临床验证、问卷调查与专家论证相结合的研究模式,以痹病为研究对象,选择针灸临床上痹病的常见病种腰椎病、颈椎病、肩周炎进行探索性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
目的:本文就经络腧穴学国家双语课程习题集建设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从经络腧穴学双语课程背景、习题集的建设过程和必要性等方面,对其做了细致全面的介绍和分析。结论:在经络腧穴学国家双语教学中,习题集英文版对于学生巩固专业知识,提高针灸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针灸医籍选》精品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思路,包括要有“打造名师”的意识;通过课程建 设,促进年轻教师成长,孵化高品质学术团队;明确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把握好 正确的导向;进行立体化、特色化创新教材建设;具体教学中难点教学的艺术与 科学的教学方法等。提出《针灸医籍选》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研读经典、回 归临床、培育人才、弘扬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