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水资源污染及保护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floved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的源泉,实现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都需要水资源的良好管理和保护作保证。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口的剧增,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难题。水资源的减少和水污染让水资源的可得性成为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保证国家工农业稳步发展的严重制约条件。不论是从国家宏观的角度总体观察,还是从现实生活方方面面以小见大,作为公民都感到了水资源问题已经渗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不容忽视的真相。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指出生态环境有负众望,而后介绍了水资源污染的情况,并探析了污染的原因,提出了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碱性盐化土壤中镉污染具有高的有效态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进行可溶性无机盐对碱性土壤中镉形态分布和转化影响以及生物效应的研究,进而探讨天津污灌区碱性盐化土壤中镉污染受污土壤自然修复的技术方法。
本文介绍了北部湾港口资源概况,对北部湾港口整合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北部湾港口资源整合的思路和对策。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在经济发展和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也现实的遇到了人口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方面的冲突,深深体会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1994年3月,我国率先制定了全球第一个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提出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行动方案框架,翻开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新篇章。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就是为切实推进中国地方可持续发展,探
作为当今全球的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城市化已成为人类社会资源利用、消费与代谢发生的主要方式,根据UNDP的统计和推测,目前全球的城市化水平已达49%,而2030年则将增加到61%。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也已达到了42%。占世界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仅占地球表面2%的城市区域内,人口集中、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的过程都在城市内高密度地集中进行,对自然支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生态胁迫。城市也由此成为人类追求可持续发
衡量地区经济与环境的评估指标不仅要系统、全面,亦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所设计的指标应具有实际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应立足于现有的资料数据。本文在对当前环境一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广东省环境与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在充分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重点考虑指标体系的时空针对性、简明性以及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了一套环境经济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赋权中,采用主观赋权
目前我国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200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37.0亿吨,比上年增长2.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428.2万吨,比上年增长1.0%。可是,由于污水处理直接经济效益低,费用得不到落实等问题,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工作还很不足,2以拓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只是57.1%。至少有230亿吨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入水体,造成水体进一步污染,人们健康受到威胁。所以有必要发展经济效益高的污水处
广东省位于中国大陆南缘,南临南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但由于地处亚热带,地理环境特殊,自然灾害种类多,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加强,地质灾害的发生也日益频繁,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仅九五期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7.43亿元,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科学合理地评价地质灾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也在不断的探索
土地的生态经济分区是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土地生态经济功能及土地适宜性,结合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和今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划分不同的用地区域。本研究中应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的分区,该方法是根据统计领域的物以类聚道理,选用适当的土地类型,利用指标作为聚类因子构造模糊相似矩阵,进而依据一定的隶属度对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分型划类,比较适用于受多种因子共同作用和影响,具有一定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土地利用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的汇聚地,作为自然、土地、人力资源的高效运作区域,城市也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现代化的城市,城市作为现代化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核心代表,其城市化发展程度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同时也是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的表现是一个城市的形成或城市不断增加以及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的趋势,是城市工业发展现代化、社会化
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