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玉米螟Cry1Ab抗性相关microRNAs的分离及鉴定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植保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07403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洲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中国玉米生产中为害最普遍、最严重的常发性害虫,是玉米害虫中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损失最重的害虫,全国各地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具有很高的抗虫性,能够保护玉米在生育期免受亚洲玉米螟的危害,为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经过连续多代室内筛选发现,亚洲玉米螟对CrylAb蛋白产生了100多倍的抗性,同时对Cry1Ac,Cry1Ah和Cry1Fa蛋白分别产生了36,131和6倍的交互抗性,而且该抗性品系可以在表达C叫Ab蛋白的转基因玉米Bt11上完成幼虫生育期,这足以说明若大面积推广种植转Bt基因玉米,亚洲玉米螟具有对其产生抗性的潜力,
其他文献
草莓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是草莓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严重时可使草莓采后损失达50%以上.该病菌可危害花、果实和叶片.贮藏、运输过程中灰霉病菌也是造成采后损失的主要原因.目前,控制革莓采后病害的主要方法仍然是在开花期使用化学杀菌剂,但是往往造成环境污染,且高残留会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因此利用拮抗菌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从黑龙江、内
会议
从土壤中分离的放射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K84菌株是应用较早且可有效防治核果类根癌病的生物制剂,它可以抑制多种有致病性的菌株,而对非致病性的菌株无影响.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得到与亲代菌株K84有相同染色体背景的衍生菌株K1026,可避免使病原菌产生抗性,现已在核果类果树生产中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了生防菌株K1026对山东泰安地区大樱桃冠瘿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对K
木霉(Triochoderma sp.)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拮抗微生物,能够拮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其生存能力强,适应性广,是一类理想的防治土传病害的生防菌.由于生防菌在作物根围土壤中的定殖情况与其防病效果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拟以前期获得的1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哈茨木霉(T.harzianum) gz-2菌株作为测试菌株,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测定该菌株随时间变化在土壤垂直和水平空
本研究对2013年采集自全国主要番茄产区的番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了番茄晚疫病菌472株和番茄叶霉病菌776株。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建立了番茄晚疫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基线,并分别检测了田间番茄晚疫病对嘧菌酯、番茄叶霉病菌对甲基硫菌灵的抗性频率,进行了抗性风险分析。研究结果对明确供试的番茄两种主要病原菌的抗药性发展情况,科学评估病原菌的抗药性风险,以及制定有效的抗药性治理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具体研究
小麦条锈病是由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由于其发生区域广,危害损失重等特点成为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作者于2014年10月用分离自小麦根部的内生恶臭假单胞菌JD204悬浮液(107 cfu/mL)浸泡14个不同品种小麦种子后分别播种于南阳国家农业园区试验地(经度112°27′49″;纬度32°57′6″)中,每小
灰霉菌(Botrytis cinema)可引起果蔬花卉的灰霉病病害,一些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可拮抗灰霉菌并具有防治灰霉病的作用.研究表明,灰霉菌侵染植物初期向环境中分泌草酸(Oxalic Acid)毒素,分泌的草酸通过降低pH等途径引起和增强病原菌的致病性.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哈茨木霉(T.harzianum) LTR-2具有防治灰霉病和消除草酸的能力,其与灰霉菌的对峙培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是昆虫体内最重要激素,已成为新农药开发的重要靶标.本文基于小菜蛾基因组数据(www.iae.fafu.edu.cn/DBM),鉴定了小菜蛾保幼激素合成、转运、代谢、受体的候选基因,测定了相关基因的表达动态;研究了短期高温,3-二辛硫基-1,1,1-三氟-2-丙酮(OTFP)、蚊蝇醚及其混合物对小菜蛾三龄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及
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在昆虫专一性识别外界环境的第一步生化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eneral odorant binding proteins,GOBPs)PxylGOBP1与PxylGOBP2进行同源建模并预测其结合位点,可为研究小菜蛾普通气味结合蛋白参与嗅觉识别过程的机理奠定基础
本文系统研究了华北地区农田景观格局的变化对螟黄赤眼蜂寄生棉铃虫卵的影响,发现在不同景观尺度上,景观多样性有效增强了该赤眼蜂对棉铃虫卵的寄生作用。同时,棉田周边非作物生境比例越高,寄生作用也越强,这是因为非作物生境中包含灌木、草地、树林等一年生或多年生植被,在棉田食物匮乏时能够为寄生蜂提供蜜源等食物补充营养,并且可以作为其临时避难所和栖息地。有趣的是,本研究还发现螟黄赤眼蜂对棉铃虫卵的寄生作用与棉田
近十多年来,绿盲蝽已成为中国棉花、枣、葡萄、梨等多种农作物生产中的重要害虫.绿盲蝽若虫和成虫通过口针刺吸为害寄主植物的幼嫩组织(如嫩芽、嫩叶、花蕾、幼果等),造成叶片破损、落蕾落花、果实畸形,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在自然状态下,瓢虫、草蛉、蜘蛛等天敌对绿盲蝽存在捕食作用,但其捕食率较低。这一研究成果有益于更加全面的认识捕食性天敌在绿盲蝽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为绿盲蝽绿色防控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