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方法论本于阴阳

来源 :2008年全国中医学方法论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ue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方法论是具有哲学和医学融通的鲜明特色,其阴阳思维模式,有先哲的科学智慧。今日中医对之再认识,依托现代科学创新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医诊治疾病本于阴阳的理论,探讨了中医方法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关于中医学方法论的创新方法。
其他文献
中医要自主创新,需要提出、研究、掌握、发挥中医的核心竞争力。本文简述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提出自主创新是核心竟争力的较量,并指出中医是中国古代第5大发明,其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其核心竞争力则集中于“发明点”上。
张锡纯是中西汇通学派的先驱。在2003~2008年6月,共发表有关张锡纯研究的期刊论文180篇。文献频数的分布为:学术观点研究与评析,杂病辨治经验研究,用药及组方特点研究。本文分别就这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片沃土上孕育而生的,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中国传统哲学,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医学也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之上的。本文从中医学理论的哲学思想,思维方式进行了分析。
复杂性研究关注复杂系统的性质和行为,与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所基于的还原论不同,在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层面上,它强调整体论和系统论,与中医药研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共性。复杂性研究的核心议题是复杂系统的涌现性,基本特征是系统通过组成系统各单元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以自组织的形式在宏观层次上涌现出新的时空结构和功能。通过对各个领域复杂系统宏观涌现行为的研究,抽象出具有普适性的一般规律,是认识系统复杂性
中医学的语言有其固有的特质,在空间上与其它学科所使用的现代科学语言有明显的差别,在中医界封闭性的使用。在时间上它是传统文化人的语言,而非现代人交流和思维表达的通俗语言,没有传统文化知识,不了解古代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人不能正确理解其所表达的思想。本文分析了中医学语言与现代科学语言的差异,简述了中医学语言所表达的思想与现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化思想的差异,并提出中医与哲学关系密切,但哲学对现代其它学科
中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传统医药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中医药学以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防治效果在世界医学之林中独树一帜。中药产业是在国民经济中从事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和以中医药实践为基础的医疗保健产品的生产、经营、研究及其相关经济活动的产业。该产业以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药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组
近年来,数字人体研究正在方兴未艾,其目标是要在计算机上实现一个具有真实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数值人体模型。该项研究将医学从经验性的描述性的科学发展成定量化、精细化和动态化的科学,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可视化人体和数字化人体提供了技术基础。为生理功能和疾病诊断提供数字化的开发平台是现代社会的迫切要求。这个大的研究方向不仅仅是西医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医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医现代化
中医药历来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以哲学为基础,对疾病的产生得问个前因后果。天人合一的整理观,科学地概括了人与自然的统一。特别在人体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上,用内因与外因这对矛盾的相互作用来阐述疾病产生的过程,用阴阳五行的相互制约这一自然现象来说明疾病的吉凶,这种环环紧扣,理剥千层的辨证法,为中医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方法与建议进行了探讨。
日月星辰悬布于地球之上,是产生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月象圆缺等现象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生命活动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其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情志活动等与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月象圆缺、地理环境、饮食五味等均有密切联系,随这些时空特质的变化而变化。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与这些时空特质之间的相应关系主要是通过阴阳相应、五行相通实现的。本文简述了脏腑的时空特性、空间特性等内容。
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继承与创新研究”成为该项目课题之一,旨在结合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继承发展五行学说的联系思想,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创新反映现代中医临证规律的脏腑相关理论。本文介绍了中医五行学说和五行互藏的联系思想,分析了中医五脏相关的非线性特征,论述了五脏系统相关特征的方法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