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原发性软组织肉瘤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四肢原发性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疗效,探讨四肢原发性软组织肉瘤的长期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经病理结果确诊的四肢原发性软组织肉瘤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其他文献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是起自甲状腺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本文就1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做简要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学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病例资料 病人女,73岁.入院前2个月间断出现声音嘶哑并间断加重,发现左颈部进行性增大肿物,体格检查触及一相对固定的肿块 2 影像表现 颈部CT平扫显示甲状腺左叶明显增大,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界不清
目的 明确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肺孤立性病变(SPLs)的诊断效能. 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收集62例病理证实的肺孤立性实性病变(恶性肿瘤51例;良性病变11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多b值DWI检查.多b值DWI采取13个b值扫描(0、5、10、15、20、25、50、80、150、300、500、800、1000 s/mm2),获得ADC、D、D*及f值.应用受
目的 探讨全脊柱DR与MR成像质量,评估全脊柱站立位及仰卧位状态的影像学信息. 方法 搜集2010年11月至2016年03月到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退行性脊柱病的61名患者资料,年龄49.9±17.6岁,均行全脊柱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检查,分析全脊柱拼接的图像质量,在全脊柱DR侧位片、全脊柱MR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椎倾斜角(SS)、脊柱矢状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宝石CT kV智能决策技术(kV Assist)应用于腹部低剂量增强检查的可行性. 方法: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腹部增强CT检查:A组(30例)采用kV Assist技术进行扫描;B组(30例)采用固定120kVp、自动管电流扫描.两组分别通过50%和30%的自适应统计迭代算法来重建. 记录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指标,计算两组的有效剂量.测量各组动脉期和门脉期图像的腹壁前方
目的:研究磁共振血管成像后处理新技术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和血管造影证实的36例脑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脑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血管成像序列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 TOF)和零位差值技术(ZIP),后处理技术分别包括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断层血管重建(MTVR)、三维导航血管表面重建(3D NVI)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与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四肢骨骨髓改变的磁共振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其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以骨关节疼痛为主诉,经临床及骨髓穿刺活检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患儿15例与同时期确诊为幼年性特发性关节炎的患儿18例.所有患儿均行疼痛部位的磁共振扫描,分析其病变部位的形态及磁共振信号表现. 结果:15例急性白血病患儿疼痛部位均可见信号异常,12例表现为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DTI纤维追踪技术在锥体束Wallerian变性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3.0T磁共振DTI纤维束追踪技术成像表现,选用延髓、中脑、内囊后肢三个感兴趣区中的两个进行双侧锥体束追踪技术成像,并测量双侧椎体束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比较. 结果 42例Wallerian变性患者,原发病变分别为
目的:探讨正常大脑不同脑区老化进程中代谢物变化,为其它疾病(抑郁、癫痫和阿尔兹海默病)波谱研究提供参照依据. 方法:健康志愿者40例,年龄为21-68岁.采用Siemens Magnetom Verio 3T磁共振系统、短回波时间和多体素技术采集波谱数据,感兴趣区包括前扣带回、后扣带回、半卵圆中心白质、壳核、背侧丘脑、海马.使用LCModel软件对代谢物tNAA、tCho、tCr、Ins、Glx进
目的:探讨伴有后凸畸形的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手术方式选择:前路还是后路?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73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男24例,女49例,年龄54-75岁,平均63.7 岁.
目的:“平山病”即青少年上肢远端良性肌萎缩症,是一类具有自限性的良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常于发病后2-5年后自然静止。既往研究指出生长发育高峰期脊柱、脊髓、神经根及硬膜囊等结构生长速度的不匹配所引起的屈颈时硬膜囊后壁的过度前移可能是造成平山病患者出现颈脊髓前角压迫、缺血损伤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