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阿基诺三世时期的南海舆论挑衅及其对中国的南海对外传播策略之启示

来源 :中国新闻史学会,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zheng52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总统阿基诺三世执政时期的菲律宾曾是最激烈的南海声索方,当时的菲律宾从政界、军方、媒体,到普通大众和民间组织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加入了舆论挑衅中国的行列.极端亲美的阿基诺三世当局还与美国联手抗华,并在美、日等域外国家的挑唆下,发起了所谓的南海仲裁案.此外,阿基诺三世前政府亦通过展示政治的方式来试图对外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对内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和挑起反华情绪.正如凡事都有两面性,阿基诺三世时期的舆论挑衅虽使中菲关系一落千丈,并给中国的南海维权带来诸多挑战与麻烦,但对中国改善其南海传播策略却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文章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结合中菲关系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改善策略以供有关当局与部门参考.如今的中菲关系虽已全面改善,但中菲南海争议的最终解决仍然存在诸多变数,且中国还面临着其他领土争端问题所带来的舆论挑衅问题,故而文章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历史与实践证明,战争可以打败一个民族,而文化则可以征服一个民族的人心.当今社会,文化已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换句话说,只有文化得到认同,人民群众才会凝聚在一起.就此而言,文化对于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乃至国家间的来往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社会急切需要增进了解与推动合作.其中,增进了解的第一步,是对于文化历史的了解和认知,这就使得各国间在文化输
中国的日益崛起,"中国梦"的提出和诠释在全球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与日俱增,从官方到民间,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一个多领域交流合作、融入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在中华民族迎来大开放、大融合、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特别是中国政府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海外华文媒体的功能和使命也正在发生悄然变化,尤其在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与住在国主流社会互动、增强舆论引导、维护华侨
中国进步的速度一日千里,尤其是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意念、新模式纷纷涌现.面对变局的不仅仅是科技业、金融业、零售业,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借助互联网而发展壮大的新媒体已经向传统新闻业频频"亮剑",震撼度和冲击力令传统媒体瞬间失去了"还手之力".
久居欧洲,不仅仅作为一个媒体人员,更是出于对媒体团队创作出的艰辛成果的敬重和感恩,我在欧洲很多年依然保持着订阅传统纸质报纸和杂志的习惯.每天清晨天还未亮,辛勤送报纸的工作人员会把当天的报纸及时投递进来.早起看世界,翻开报纸就翻开了今日的世界.我深知,每一份极具文采的文章,每一张精致的照片,每一份完美排版的背后都凝聚着媒体团队辛勤的汗水和付出.写字是一种愿力,我们作为海外华文传媒愿意将这种愿力行动于
在新形势下,网络、微信以及新型的传媒纷纷出现,世界华人新闻媒体受到很大的冲击.传统的新闻媒体面对新时期新"时尚"潮流,在逐渐转变原来的新闻模式.一些新闻媒体经不起新闻的突变而关停并转,也有一些新闻行业被逼无奈成了广告商的奴隶,为了金钱成为利益集团的吹鼓手.但是,新闻媒体应该把握大局,切不可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违心新闻.
"一带一路"沿线64国幅员广阔,华文传媒的国家分布并不平衡.64个国家中有45个是华文传媒的贫瘠之地,至少当前没有正规的被确认的华文传媒.华文传媒在各区域的比重明显不均,东南亚——中东欧——中东,逐级下降.东南亚聚集了大部分华人受众和大部分华文媒体,以及最多样化的类型,是华文传媒历史最悠久、传媒影响力最大的区域.中亚、南亚、中东的华文传媒显然不足,有些国家甚至是不毛之地.独联体国家、东欧国家部分拥
伴随着"一带一路"崛起和媒介技术发展,华文媒介的移动时代开启.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移动网民人数最多、移动应用技术最强的国家,移动转化将是中国声音反转与西方声音并峙的重要契机."一带一路"华文传媒急需理解移动智能时代媒介新生态构成,掌握移动语境下华文传播的新机制新规则,突破套路提升传媒影响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世界新秩序的中国方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讲话中指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属于世界.华文媒体传播是以涉华报道为主要内容的国际传播,华文报道是涉华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华文传播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构成部分.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战场,根据国际电信联盟报告,截至2016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达到35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7%;根据
新媒体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外交形式,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向外国公众传递信息,进行舆论引导,提升外国公众对本国的认识,以达成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利益的目的.新媒体外交对国家形象有塑造功能,国家形象对新媒体外交具有反作用.近年来,中国在利用新媒体外交塑造国家形象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文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受众群体和传播渠道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公众对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状况的综合认知和整体评价.本研究以《纽约时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中国的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报道议题、选题倾向、报道倾向、标题倾向、信息来源的分析,总结出《纽约时报》构建中国形象的框架特点是客观为主、负面倾向明显.《纽约时报》描述下的中国是一个不断向前发展但各类问题又比较突出的形象,这与其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所构建的中国形象相比并未发生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