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洲禄丰县杨梅山苗寨游耕农业生产方式初探

来源 :第六届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cc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民族之一,但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了苗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缓慢,同时迁徙时由于居无定所,苗族实行的是刀耕火种的粗放的游耕耕作方式。游耕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居住的不稳定性,苗族经常举家搬迁,其居住方式称之为游居。苗族在游居的时候其生产活动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是其生态环境并没有严重破坏。在狩猎、农业方面的经验是苗族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苗族文明的内涵,孕育了苗族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着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思想。时至今日,苗族游耕文化中的许多理念,在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云南省楚雄洲禄丰县杨梅山苗寨游耕农业生产方式做进一步初探。
其他文献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它贯穿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始终.时至今日,农耕文化中的许多哲理、理念、思想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如夏历、二十四节
本文旨在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环境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从传播学视角,分析农业文化遗产传播的要素与传播现状,优化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世界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立足于禀赋各异的自然条件,在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用勤劳与智慧创造出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经济
以农村为主要对象的社区研究是中国人类学的起点,以费孝通为代表的中国人类学奠基者,将人类学研究从农村带到了社区;以“民族走廊”理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
介绍了传统杉木种植模式---贵州清水江流域杉木混农林系统,具体探讨了系统的概况;系统的特征;系统的价值;系统的保护等内容.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ImportantAgriculturalHeritageSystems,简称GIAHS),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起的.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
重庆猫耳山片区梯田地处川东伏旱中心区,夏季持续炎热、连晴少雨,有“十年九旱”的说法.当地维护山顶森林生态、修筑水井水塘、反复翻犁梯田、播洒腐烂秸秆草叶等做法有效地
  在东北地区所沿用的传统制酱工艺,是将大豆利用传统发酵技术酿制而成的咸味调味品,是带有区域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从加工方法上看,所利用的发酵技术属于传统食品加工科学的范
会议
侗族居住都选定在依傍水的地方建立村寨,以耕作田地为生,种植水稻为主,是稻作民族.侗族的稻作农业以及稻田养鱼、人工营林都与“水”有关,形成了水崇拜并延伸为龙崇拜、鱼崇
贵州省从江县侗乡稻鱼鸭共生系统被列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稻鱼鸭共生系统的效益作用十分明显.其中绿色环保的生态奥秘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