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经济的轻纺类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来源 :第三届全国纺织品与创意设计教学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84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传统轻纺类专业改造升级为切入点,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从新工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平台建设机制的创新、专业结构调整及专业建设三个方面,推进传统产业的工程教育改革,在新的产业格局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为轻纺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纺织科技的不断进步,纺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大量涌现,导致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学科融合,对大纺织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专业教学计划提出了调整和更新的新要求,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开设“纺织概论”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纺织产业科学与技术的整体知识构架,了解纺织加工系统的主要理论、技术,了解纺织产业的特点及与专业的关联,为学生的学习和择业提供方向性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为全面提高其创新与实践能力,结合复合材料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就“纺织复合材料”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探索高效培养优质纺织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新模式.
针对制订所在学校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任务,在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设置上提出了创新思路和合理化建议.专业课程设置上,大类基础课程切合认证要求,并突出专业认知引领;教学时段安排要遵循渐进、均衡、错峰原则;课程设置要体现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要紧密结合现代纺织科技,创新开设“新工科”特色课程.实践环节设置上,要在加大实践环节配比的同时,创新实验实践平台,开展虚实结合教学,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形成工程互补实
本文以“针织服装创新设计”课程为教学改革对象,围绕针织企业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重构原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完成各类项目过程为依据,将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工程任务模块,系统化地开发四个进阶的学习情境;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根据“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实
为了更好地适应普通高等学校的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织物组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等进行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改变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以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新产业经济,对适应这种变化的工科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叙述了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状,围绕“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展开探索和实践,揭示学校应重新构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习模式、考核方式.
纺织品设计大赛作为一种学科竞赛,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将纺织品设计大赛贯穿于“纺织品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更加紧密地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课程的考核与学生设计的作品质量直接相关.事实证明,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均有了较大提升.
探索将微课引入纺织实验的教学改革中,形成一种兼顾实验课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增加了实验课的教学形式,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文介绍了参加大赛的重要意义,同时重点介绍了参与指导工作的一些体会与感想,为以后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方案做准备.
对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中的纺织品创意设计课程群建设进行系统分析.以当前对服装设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探讨服装产业提升的实质性人才培养路径,提出纺织品创意设计系列课程的设置必要性、价值和内容以及课程群的有效衔接等问题.得出纺织品创意设计课程群的具体设置内容要不断跟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并能有效丰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的知识架构,对时尚与创意思维起到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