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术后凝血病的诊治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第16届中南六省(区)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g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术后凝血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2008年元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颅脑损伤手术病人891例,其中经临床确诊的凝血病245例.占全部颅脑损伤术后病人27.5%,给予输血、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并分析影响发病率的因素.结果:发生凝血病患者死亡率和再出血率均明显高于无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年龄、脑组织损伤程度、GCS评分、术前术中失血量以及伴随其他器官损伤是影响凝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提高对凝血病的认识,积极预防,保持血容量是提高术后凝血病诊治水平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旨在通过研究成人正常压力脑积水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脑白质损害(WML)之间的关系及意义以期指导V-P分流手术时机的选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38例额角指数>0.3的成人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行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合高压氧治疗前后,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结合认知功能评分对WML评估分级,血浆Hcy测定.结果:随着脑白质损害程度加重,血浆Hcy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探讨磁共振3DFIESTA结合3DTOFMRA序列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行MVD手术治疗的TN或HFS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检查(包括3DFIESTA和3DTOFMRA),寻找判定责任血管,以指导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术前检查均认定有责任血管,其中单纯性动脉23例,4例发自小脑上动脉,13例发自小脑前下动脉,6例发自小脑后
目的:探讨儿童脊髓栓系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效果和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脊髓栓系患儿,对比研究术前影像、手术方式和术后效果。结果:30例患儿中下肢感觉功能障碍6例,运动障碍13例,大小便障碍12例,皮肤或皮下包块18例,先天性无肛术后1例。所有患儿均行脊髓栓系松解术,术后证实脊柱裂伴脊膜膨出14例,脂肪瘤10例,二次手术瘢痕形成2例。随访3~24月,症状缓解21例,加重1
目的:1保持脑室外引流通畅,以利缓解颅内压增高.2观察引流速度.引流液色.质量,了解病情变化.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目的:总结并分析颞肌外和颞肌下两种颅骨修补术式对颅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57例颞肌外和颞肌下颅骨缺损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颞肌外颅骨修补术式22例、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式35例。结果:57例患者术后效果均良好,术后随访3~36个月,通过头颅CT检查明确钛板位置良好,颅腔恢复正常结构和形态,外形美学效果满意。结论:颞肌外颅骨修补术式,较颞肌下颅骨修补术式
Leucine-rich repeats and immunoglobulin-like domains 1 (LRIG1)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negative regulator for multiple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signaling.LRIG1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regulate variou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at peptide decorated gelatin–siloxane nanoparticles carrying the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gene to transfect into human cerebral microvascular e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基底动脉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探讨PAR1和TNF-α与脑血管痉挛(CVS)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80~320g,采股动脉血,以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建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实验动物分组:正常组、SAH3d组、SAH5d组、SAH7d组。按照分组情况的制作模型后
会议
目的:提高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的早期诊断意识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5年30例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所致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均有低钠血症、低渗血症、高尿钠症。经限液治疗后低钠血症得以全部纠正。结论:颅脑损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是由于严重颅脑损伤后机体的内源性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所致。特征为难以纠正的低血钠,低血浆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