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县图书馆特色服务初探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盛行,传统图书馆的出路何在?本文通过分析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内涵和开展特色服务的必要性,以江城县图书馆因馆制宜,开办书吧等创新服务为例,阐述了特色服务是提高服务质量,彰显自身价值,增强竞争力的路径抉择。
  关键词:特色服务;江城县;图书馆;服务品牌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6-043-03
  
  
  特色是优势,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特色是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特色是标志,好的标志能使人一目了然,过目不忘。面对信息社会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公共图书馆要想体现自己的价值、保持生命力,同样也要靠品牌、靠特色。特色服务将成为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彰显自身价值、增强竞争力的路径抉择,将为图书馆带来更加广阔的服务空间和发展前景。
  1 图书馆特色服务的内涵
  图书馆特色服务是指在传统服务基础上开创的新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它的显著特点是改变传统阵地阅览的服务方式,发挥本馆馆藏的自身特色优势,为满足不同类型读者对文献信息的不同要求提供更具人性化的服务。综合各家观点,对图书馆特色服务涵义的理解有三:其一,特色服务是本馆“独家经营”中的优质服务,即“人无我有”;其二,特色服务是图书馆界“众家经营”中的优质服务,即“人有我优”;其三,特色服务是图书馆馆系统化建设的综合表现,是建立在“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的基础上,在传统服务基础上开创的新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是图书馆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完美统一的产物,具有独特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图书馆特色服务的目的就是以“服务读者”这一宗旨为前提,以本馆的一切资源为基础,为读者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富有成效的服务。由于各个图书馆的规模、地域、性质、任务、职能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特色服务没有固定的服务模式,但有其共性特征,那就是:因馆制宜、结合实际,多方面、全方位围绕特色馆藏,为特定读者开展特色服务工作。
  2 开展特色服务的必要性
  2.1 特色服务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宗旨。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是图书馆改进和完善服务策略,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那么图书馆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呢,也就是说,什么路径是最有效的呢?目前,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的方法,进行了各种尝试和努力,笔者认为,开展特色资源建设,提供特色服务是图书馆适应时代要求,在改革创新实践中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而开展的主动性、开放性、针对性、系统性的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创新服务的代名词,是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2 特色服务是读者需求变化的必然要求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不断扩大,读者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专门化的趋势,读者不再满足于获得某一信息载体,而是更需要某一方面知识单元的提供;所需信息的形式由原来单纯的文字信息需求,扩展为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形式信息需求;多网络信息资源的要求日益强烈。面对用户需求的新变化,图书馆只有主动提供质量高,及时准确、专业性强、知识超前的信息服务,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才是充分发挥馆藏文献信息和数据库信息资源作用的主要途径和关键。因此,图书馆立足于网络时代,开展特色服务势在必行。
  2.3 特色服务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图书馆如何在市场化竞争中体现自己的优势,成为各馆思考的重要问题。建设特色馆藏,提供特色服务恰好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各馆在地域、类型和读者对象等方面的不同侧重使各馆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馆藏特色,这些独有的或者相比之下更为丰富的馆藏,正是读者希望共享的信息资源。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将特色馆藏进行系统化、有序化加工整理和深层次挖掘,做成新颖独特的信息产品,形成自己的馆藏品牌,开展特色服务。
  3江城县图书馆现状
  成立于1983年12月的江城县图书馆,是江城县内唯一的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和公众免费开放,为全县12万各族人民提供书籍、文献借阅及信息咨询等服务,为社会公众及乡镇文化站、村、社区、学校、单位图书室提供书刊借阅、资料查询、农村图书流通、业务辅导等服务,起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作用。
  江城县图书馆现有在职人员9人,现有馆舍面积1286平方米;馆内设有外借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辅导室、少儿阅览室、过刊室、流通室、参考资料、地方文献室等读者服务窗口,提供书刊借阅、资料查询、多媒体视听、工具书检索、代查资料、馆外流通、业务辅导等多项服务;馆外建有11个流通服务点。2013年,县财政拨款4万元经费,用于图书购置和报刊订阅,共订阅报刊100种,新书入藏6200多册,收集地方文献50种(册)。现有文献总藏52495册(件);拥有阅览坐席149个;配备电脑51台。2013年,外借室、阅览室、少儿室共借阅27354人次(册);电子阅览室全年接待7500人次。
  由于购书经费紧缺,江城县图书馆每年新购图书较少,馆藏图书陈旧,对读者失去吸引力,再加上网络信息时代,数字化图书盛行,比起传统纸质书籍,电子类媒介更加方便,在网上看书、手机看书蔚然成风,在人们阅读习惯改变的同时,也使得江城县图书馆读者严重流失。
  4 因馆制宜,凸显特色
  一座图书馆就是一座精神富矿,其价值在开发和利用中才能充分体现。社会网络化的日益普及,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方式等正在发生着变化。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连通网络,就可以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既简便又省时,这是图书馆所不及的。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书店的双重冲击下,该如何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来,坐下去呢?当一种阅读方式渐成过去时,当新的阅读方式普及之后,单纯靠免费能持续吸引更多人重新走进图书馆吗?时代在发展,图书馆要走出困境,功能必须改进,服务方向必须转变。江城县图书馆苦苦寻求突破之路,在改进服务,突出特色上做文章。
  4.1 开办书吧
  现在网络发达,可家里、网上看书缺乏气氛和太随意而没有效率,所以书吧大有可为,这也正应验了那句“书非借不能读”的古话。作为一所公共图书馆,在功能日趋完善的同时,要更致力于提升图书馆文化氛围,拓展服务层次,为读者创造更多舒适、多元化的阅读环境。2013年底,江城县图书馆整合办公室,在二楼设立书吧,努力改善读者阅读空间。书吧在空间布局和环境布置上以明快活泼的基调为主,努力为广大读者营造一种适合阅读与交流的轻松优雅氛围,靠墙一侧是一排排的各类书籍;书吧播放舒缓的轻音乐;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读者只要持有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就可以方便地联入互联网络,随时随地共享本馆提供的数字期刊、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讯信息;书吧内提供咖啡、茶水等,为读者日常学习阅读提供方便,同时书吧还承办学术沙龙、讲座、展览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设立书吧是江城县图书馆首次在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上进行的一次新尝试,是图书馆以人为本、个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如今在书吧,人们一边听着轻音乐,一手捧着书,一手端着茶或咖啡,陶醉在书中的世界,江城县图书馆已不再是一个单纯借书、还书的地方,而成了人们享受文化氛围、陶冶情操的好去处。
  4.2 美化馆舍
  江城县图书馆位于勐烈大街,可以说是县城的中心地带,成立近30年,可有的本地人甚至不知道江城图书馆到底在什么地方。为改变这一状况,江城图书馆经过认真思考,决定从吸引人目光上做文章,从入馆大门开始,进行了美化馆舍的第一步。在入馆楼梯上刷上色彩斑斓的油漆,活泼醒目但不流俗,路人经过时,第一眼目光便被吸引过来,目光所及第一眼便是江城县图书馆简介和读者文明公约;在楼梯拾级而上的墙面上,结合江城县毗邻中老越三个国家的边地优势,悬挂具有三国风情的照片,形成浓浓的独特的三国文化氛围;在各个馆室摆放绿色植物,增添清新绿意,让入馆读者放松心情。
  4.3 营造品牌
  图书馆是一个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的宝库,怎样利用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优势,打造图书馆服务品牌又成了江城县图书馆人思索的一个难题。江城县图书馆从开拓服务领域着手,充分利用媒体,通过电视、网络、手机、讲座、展览等加强宣传自己的优势、风格,强化服务的导向性、扩大影响面,营造自己的服务品牌。在江城手机报上定期刊登新书推介信息或图书馆相关情况介绍,向更多的人展示其多姿多彩的信息资源、文化资源,从而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每年开展“读者之星”评选活动,鼓励读者多读书、读好书,积极参与图书馆建设,实行“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特色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发动全馆职工,结合本馆馆藏特点、自己的工作特点、读者的需求,发放宣传单,针对性地开展介绍讲座、交流座谈、图片文献展览等;定期组织江城县小学生开展阅览活动、各类知识课;每年春节前夕开展“迎新春”赠春联和游园活动,极大丰富和活跃了城区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树立起了自己的特色服务品牌,不仅使图书馆馆藏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且带动了整个图书馆工作,使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江城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使更多的人认识了图书馆,构建了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认同度、信誉度和知名度,树立全新的江城县图书馆形象,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总之,特色服务是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只有结合本馆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服务,将其作为开拓新的服务领域的唯一途径,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支柱功能和自身特色优势,确立全新的服务理念,特色服务才能真正办出特色,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在催生数字资源整合与聚合等新概念的同时,也引发了馆员多元化、个性化服务理念的转变和科学合理、舒适优雅空间的创设,让读者
  广元市各级公共图书馆由于5·12地震后,馆舍严重受损大多拆除重建,基础工作受到严重局限.2013年年底全市灾后重建基本完成,我市各级图书馆陆续启动自动化建设进程,基本上在全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一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公共图书馆几十
  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本文探讨了恰当乐音对阅读的积极影响,试图从音乐学、音乐环境心理学、生理学等三学科交叉的领域探索氛围音乐在图书馆的应用。对图书馆氛围音乐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素质的不断提高,自助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通过介绍图书馆自助服务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分析了图书馆自助
  文中以农家书屋为根据地,延伸出以市民学校为平台的新的服务功能,切实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等问题。文中还分析了农家书屋·市民学校带给我们的积极效应;提出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广大群众享受社会信息、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构建一个全覆盖、功能齐全、设备完善、布局合理、服务优良的图书馆公共服务体系,满足我国社会
  本文通过笔者实地走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广大农村地区的农家书屋、共享工程基层站点为例,剖析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建设对策。
摘 要:众所周知,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发展提倡共同富裕。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可是这并不妨碍新时期普遍均等服务目标的实施。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研究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的首要前提。所谓的普遍均等图书馆服务则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图书馆服务体系能够确保该国家或地区的所有人,不分性别、年龄、学历、身体素质及地位等,就近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及信息。  关键词:普遍均等
  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而建设基层公共图书馆是时代的需求,是提高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需要。为了促进文化的发展,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