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现象学与建筑研究--2009武汉第二届“现象学与建筑”研讨会的思考

来源 :第七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d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2009武汉第二届“现象学与建筑”研讨会,论文从空间现象学中的哲学问题、日常生活世界与空间、建筑现象学与当代建筑设计三个方面总结了会议心得,并由此产生对日常生活与空间设计的思考,提出哲学中现象学研究对建筑研究的意义。
其他文献
试图从叙事的角度提出构建乡村景观的新思路,通过分析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现代乡村与传统乡村的差异性,找出乡村景观的叙事策略,并希望借此提供一条既能体现地方特色,又区别于传统景观,既不流于形式,又不失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途径。
历史街区因其在建筑风貌、建筑密度、文化历史沉淀、人员社会构成等方面有别于一般的城市街区,反应在交通组织上,就形成了自己一些独特的方式。本文从历史街区自身交通的特点出发,分析交通改造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交通组织策略,并通过太原市南华门历史街区详细规划中交通组织方式的介绍,对交通组织策略的运用作了说明。
在山地城市设计过程中,复杂的地形地貌与小城镇的山地城镇风貌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山地城市设计过程中,运用剖面分析的方法,将为城市景观的整体塑造提供一个直观的设计依据。本文以在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为例,着重探讨剖面分析方法在山地小城镇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和适宜性。
目前建筑领域里关于遗产的研究及实践工作越来越多,遗存、遗物、遗迹、遗址等相关概念的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但这些概念的准确定义却很少有人提到。针对这一情况,根据相关专业知识,通过查阅工具书的相关解释,加以实例阐述,从建筑领域的视角,探讨这些概念的基本特征,相互比较,寻找其不同点,以求能够给出定义,清楚辨别这些概念。
本文以意大利罗马城为例,对其建筑与城市遗产的保护历程、保护与修缮的特点、保护的方法策略等作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罗马城遗产保护对中国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试图为今后从事罗马城城市遗产保护的研究者提供一份较为完整的文献资料,并对中国遗产保护的实践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以北京市西城区城市规划当中的公众参与的现状为背景,就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国外公众参与的案例的分析,提出今后城市规划当中的公众参与的几点思考。
从北方工业大学校园流浪猫调查出发,通过对流浪猫的活动特点、生存状况和社会反馈的分析,以及对比当前社会对流浪动物的理想应对方法,从校园环境建设的两个方面来详细论述校园流浪动物的价值分析和开发利用,并提出建立校园流浪动物管理协会的可能性和具体运作方法,研究分析表明,管理之下的校园流浪动物能促进校园景观、场所活力和人文教育的建设,有利于校园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对重庆市近10年内建成的中小套型住宅进行居住实态调查,分析中小套型住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住户的居住意向,并探索中小套型精细设计的方法,如良好的采光通风、合理的面积分配、独立的门厅空间、集成的厨卫设施和足够的储藏空间等。
本文以北京三元桥附近地区为例,观察记录该地区中的一次寻路实验,通过对受验者行为和意识的描述和记录,分析了Passini的wayfinding理论。通过实验研究,详细解释了寻路理论,并对Passini的寻路实验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
以前门23号(美国使馆旧址)的保护更新和再利用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这个历史建筑群改造的过程中,建筑师如何以完全现代的建筑语言与历史建筑对话,谱写了一曲历史与现代的完美协奏。笔者以自己的真实体验来诠释设计的每一个精彩之处,找寻其“重生”之道,提出了对历史建筑群改造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