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基坑地下连续墙含钢量的优化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zhang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连续墙含铜量Cs的合理设计对保证地铁基坑结构安全、工程质量及合理控制造价尤为重要.推导了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Cs的理论公式,给出了Cs的理论取值范围,收集了上海市软土地区地铁基坑497幅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设计资料,从统计角度研究了开挖深度HC、插入比及墙厚T等对Cs的影响,探讨了Cs的优化取值范围并给出了基于统计数据的Cs取值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Cs随着开挖深度和插入比的增大而增大.T为0.6m和0.8m时,Cs的取值与HC成二次函数关系,对应的PSC(不包括板连接筋和桁架筋的Cs)优化取值范围分别为136.7~201.3、92.0~160.2kg/m3.T为1.0m时,Cs的取值与HC成线性关系,对应的PSC优化取值范围为114.7~160kg/m3.
其他文献
地热水资源评价一直是重庆市地热水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中的难点和重点,目前尚无普适性的计算方法.本文以重庆市巴南区地热田为例,采用热储法计算其地热资源储存量.首先对巴南区地热田范围进行划分,其次厘定各类计算参数,在此基础上用热储法计算其地热资源储存量(静储量),并对其进行评价,从而得出区内热流体储存总量为85.69×108m3,折成标煤8152万吨,可减排18749.6万吨CO2.可见,巴南区地热资源非
为了实现利用Rayleigh面波准确、高效的评价软弱地基的强夯加固效果,提出了Rayleigh面波评价强夯法的量化分析技术.首先将现场采集到的面波频散曲线经过频散分析得到地基不同深度处的剪切波速,在试验室通过对现场取回土样的击实试验和剪切波速测试,得到不同孔隙比时土样所对应的剪切波速,作为本场地土的波速测定参照标准.提出了夯击效果评价参数,通过对参数的计算使得利用Rayleigh面波测试实现对强夯
通过对国内外振杆密实法的适用性、加固效果、加固机理等方面的回顾,总结了振杆密实法加固无黏性土地基技术中三个关键方面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振杆密实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以北京区域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工参数的变异性分析,研究了物理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异性较小,而力学指标的变异性则相对较大;粉土的压缩性主要因素影响自重压力、天然密度、饱和度、孔隙比等,而影响粘性土的主要因素为自重压力、含水率、天然密度、液性指数等,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压缩模量与含水率、天然密度、孔隙比、自重应力等的关系式.
原状土的强度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由于土样扰动的存在,真正获得原状土样的强度存在较大的困难.基于扰动插值函数的物理概念,提出一种通过扰动土样强度预测原状土样强度的方法.即在Z.Hong和K.Onitsuka扰动度定义的基础上,结合黏性土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将扰动插值函数视为扰动度Dd的指数函数关系式,根据扰动土样的强度及压缩试验结果,通过插值函数推求得到原状土样的强度.基于
水平动荷载作用下桩的水平承载力和桩侧土的刚度变化是桩基设计时的重要考虑因素.本文采用基于移动硬化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水土完全耦合的有限元法,建立两维桩土共同作用模型,探讨粘土中刚性短桩在水平动荷载作用下水平力与位移的关系,以及割线刚度的衰减规律.并对比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与静载作用下桩的水平承载力的差异,得到了一些对研究和设计都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使用ASP和JQUIRY等语言设计开发完成了后台数据库几百条数据快速推送前台页面的编程,且鼠标掠过前端显示页面内任意坐标点图片时会显示该避难场信息和图片.本文着重阐述其具体的实现过程.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对不同软基处理方式下老路基抬高加宽工程的变形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老路软基搅拌桩处理情况下,新路软基采用不同方法加固时拓宽路基表面工后沉降分布曲线均呈"倒钟形"分布,老路中心处的工后沉降较小,新路软基宜采用塑料排水板加固;老路软基不处理情况下,不同新路软基加固方法下老路中心处的工后沉降均较大,新路基的全部和仅抬高部分采用轻质土时拓宽路基表面工后沉降分布曲线呈"马鞍形
针对水泥碎石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不同龄期、胶凝掺量及应变速率条件下的水泥碎石土单轴压缩试验,分析其对单轴抗压强度、变形模量和峰值应变的影响.龄期范围1~90d,胶凝掺量2~10%,应变速率3.5×10-4~5.5×10-7/s.结果表明,水泥碎石土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对数呈线性增长关系,变形模量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28d龄期以后增长速率变缓,峰值应变随龄期的增长变化不明显.随着
结合某新建电厂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工程,通过对强夯后夯点与夯区外的现场及室内实验结果的对比,得出单击夯沉量随夯击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根据夯点下土体变形分析,夯击能主要消耗在土体的竖向压缩变形上,例向挤出量不大.试验夯点相对于夯区外土体的参数有较大改善,使土体压缩,增加其承载性能,同时随着深度的增加,各参数提高幅度逐渐减小,夯点与夯区外逐渐趋于相同,说明在强夯过程中夯击能量逐渐消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