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辨治缺血性中风

来源 :广东省针灸学会第九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l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血性中风是针灸科常见疾病之一,它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语言寒涩,或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主证.我在近13年的临床实践中共收治此类患者71例,病程在1天-2个月,(病程超过2个月的不归入此列),年龄在42-76岁,其中男性47例,女性24例,治愈好转率达87.52﹪,取得满意的疗效,本文将其中一例的诊治过程介绍.
其他文献
在本文里,作者系统回顾了自1998年始发表的隔姜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文献,这些文章基本上是关于临床应用方面的,甚少有涉及到机理研究,而在临床应用上,隔姜灸的应用范围也较为有限,主要集中在几类疾病上,其他的则鲜见报道.
本文作者应用刺络法和拔罐法治疗痰湿阻滞型痹证及风湿热痹证各一例,均取得良好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刺络拔罐法不但能祛除瘀滞、风湿之病理产物如瘀血、泡沫或水样物,还能祛除痰邪之病理产物脂膏样物,并能调节脏腑功能.因此,刺络拔罐法不但能治疗一般痹证,有泄热、祛瘀、祛湿、温阳通络功能,亦能治疗一些久痹挟痰之顽痹,兼温阳痰,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刺络法和拔罐法均是祖国医学中的独特疗效.本人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
本例患者职业为教师,由于经常性的站立,及体重较重而致下肢肌肉尤其是膝周韧带出现劳累性损伤,症见髌周及内侧副韧带压痛为强阳性,部分位置出现挛缩,造成髌骨的动态平衡失调,髌骨向外上方部分滑离关节槽,而出现"假交锁"的症状.依据上述理论用针刀将其附着点处的粘连松解,瘢痕刮除,使髌骨关节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此病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治疗.术后即用法使得髌周关节周围组织充分松解,在此基础上,运用手法复位将髌骨推入
本文首先介绍了相应取穴的由来以及理论基础,经络理论等.在此基础之上介绍了相应的取穴方法包括左右对应取穴法,上下交叉取穴法,前后对应取穴法以及相应取穴的应用特点,适应症、临床经验等.
头针与手法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248例,采用焦氏的头针疗法的双侧晕听区及双则感觉区及头部辩明头痛所属经络进行推拿手法治疗,有效率98﹪,应用本法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笔者自1996年3月至2004年2月,运用头针加手法治疗血管性头痛248例,疗效颇佳.
目的:观察挑筋割脂埋线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挑筋割脂埋线疗法治疗组及电针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之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均较好,但对腹泻、粘液血便、腹痛的改善,以治疗组更优(P<0.05).结论:挑筋割脂埋线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
挑剌四花、百劳穴治疗35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中,治愈率为605,有效率为975,针刺对照组的治愈率为39﹪、有效率为89﹪,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目的:探讨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胸椎后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年~2003年3月,采用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胸椎后节紊乱症27例,进行疗效统计.结果:后法结合针刺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有效率达到92.59﹪,病程在28天或以内的多可以在2个疗程以内使疼痛解除或缓解.结论:手法结合针刺在治疗急性或亚急性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肩部撞击症的疗效.方法:将肩部撞击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肩峰下间隙齐刺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痊愈率72.5﹪,有效率97.5﹪.与药物组进行疗效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肩部撞击症有显著疗效.肩部撞击症又称肩峰下疼痛弧综合症,是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肩峰下间隙内结构与喙肩穹之间反复摩擦、撞击而产生的一种慢性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单纯针刺和耳压疗法的相对差异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针刺组和耳压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针刺组和耳压组.结论:针刺配合耳压疗法优于单纯针刺和耳压疗法,是治疗失眠症较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