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污染原水处理工艺的运行参数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201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长江水源水突发有机污染问题,在常规工艺的基础上,增加高锰酸盐预氧化工艺,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工艺参数.基于Dox-Donhnkon(DDD)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分析得到了目标响应CODMn去除率与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量及氧化时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并根据Dosign(D)xport软件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混凝剂投加量为32.00mg/L,KMnO4投加量为1.08mg/L,氧化时间为20.00min,在此条件下,CODMn实际去除率为(4)8.80(0).
其他文献
在生物活性炭滤池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滤池中微生物的过量繁殖,常需要使用含有消毒剂的水进行反冲以降低微生物泄漏和原生动物滋生的风险.本研究旨在衡量含消毒剂的反冲水对生物活性炭滤池在生物降解和有机物吸附两方面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无论含有氯还是氯胺的反冲水,都可有效控制滤池中活性炭上附着的生物量,但是会不可避免的影响三种氯乙酸的生物降解.相对于含有氯的反冲水,当使用氯胺辅助反冲时,在附着的微生物量得到较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是饮用水生产去除有机物的方法之一,也是提高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太湖水作为水源水,通过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评价该工艺连续运行3年,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本厂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自2013年运行以来,该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和对水质的改善成为公司及使用深度处理工艺企业关注的重点,本文自本厂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运行以来,对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总结:活
研究了饮用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是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9种卤乙醛(Has)生成潜能和种类分布的影响,并选取模型化合物,探究了氯消毒过程中生成Has的主要前体物.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工艺后会显著增加Has的总生成势,后续的生物活性炭工艺虽然能有效去除Has的前体物并将其总生成势控制在原水水平以下,但是对于含溴水体,Has中溴代组分的生成势仍要高于原水.随着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增加,Has中溴代组分所
常规+臭氧-生物活性炭+紫外消毒深度水处理工艺通过臭氧的强氧化性加强了对原水的预处理,后段主臭氧接触池和生物活性炭池的联用大大增加了工艺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能力,水的浊度、色度、臭和味以及耗氧量、氨氮等水质指标在V型滤池处理前就已经达到了出厂水的标准。经过两年多的连续运行和持续监测,四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完全达到了设计预期,运行效果安全稳定可靠,经数次省级检测完全达到国家GB5749-2006《生活饮用
上海市松江自来水公司分别采用下向流和上向流两种形式的生物活性炭进水饮用水制备,为揭示不同形式生物活性炭与超滤组合工艺的可行性,本研究在该公司设置超滤膜装置,进行了中试试验.对运行过程中的主要水质指标进行了监测,从水质指标分析,超滤膜对浊度和微生物去除效果显著,对有机物去除效果一般,超滤出水水质均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本文主要概述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发展、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并指出该技术在我国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随着水源污染的加剧和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常规净水处理工艺己无法满足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为保障饮用水安全质量,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其中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因其高效、经济、使用周期长等优点,已成为饮用水深度处理的主要手段.
通过考察金山水厂炭滤池反冲洗前后活性炭中生物量以及出水微生物浓度随运行时间的变化,研究了金山水厂炭滤池反冲洗前后的生物状况.结果表明:反冲洗后活性炭的生物量较反冲洗前有所降低;反冲洗后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炭滤池出水HDC、放线菌、TD逐渐增多.相同运行时间炭滤池出水的HDC、放线菌、TD的浓度随水温降低而降低,并且增加速率随水温降低逐渐减慢;根据反冲洗后炭滤池出水微生物浓度的变化,从生物安全的角度
为了优化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活性炭中的微生物生长状况以及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温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当炭滤池运行到240~270天的时候,活性炭表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生物膜,稳定的生物膜对有机物去除率明显提高,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70%,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90%,BDOC的平均去除率也为85%.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运行210天的炭样表面生长了大量微生物及代谢
为有效解决污染饮用水源(尤其是低温期氨氮)处理问题,进行了火山岩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技术及其节能运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1∶1,进水氨氮为1.88~2.63mg/L时,BAF采用间歇曝气方式能够和连续曝气方式一样使出水氨氮浓度小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0.5mg/L的限值.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在常温期(水温≥10℃)最佳曝气方式为:曝气0.5h,停止曝气1h,每天可
以南水北调引江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脉冲澄清强化集成工艺与常规工艺处理效果的差别.实验结果表明,引江原水分别采用常规、加预氧化、加助凝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均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D0740-2000)的要求.由于引江原水水质较好,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即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采用"常规+HCA助凝"工艺处理时,对引江原水的浊度和CODMn的去除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