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为手段,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内涵

来源 :第七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渝中区上清寺街道辖区面积1. 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185人,常住户数为19381户,位于主要交通干道,交通十分便利。上清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9 5 3 m2,在岗61人,2009年完成规范化建设,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是“重庆市中医药社区实践基地”、“重庆市中医肿瘤治疗中心”,是重庆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试点。社区中心下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了7个社区责任团队。本文介绍了该区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历程,探讨了信息化在医生工作站中的应用,认为信息化的完成,提高了建档率,提升了全科医师诊疗质量,加强了对慢性病的管理,实现了网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通过实践,提升了区域整体工作和社区内涵建设工作,取得较好的社会满意度、群众满意度和职工满意度。2011年顺利通过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国社区协会培训基地的验收。
其他文献
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遵循“建设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数字化、服务规范化、系统化”发展思路,以创建数字化社区为目标,在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上不断创新和突破,以信息化技术为抓手,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创新服务模式,惠及社区百姓;探索社区康复体系,开展特色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2007年成为上海市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的试点区;2008年被批准为“卫生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试点单位;2009年
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2000年开始卫生信息化探索。推广了新技术的利用,加强了数据平台建设,开展了居民健康筛查,研发了“健康钥匙”,开发了管理决策系统,加强了科研引导。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实现信息共享、智能管理;以居民健康服务门户网站为抓手,完善“家庭-医院-社区-城区”健康服务体系;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提供智能化健康信息应用系列产品。提出要注意目标定位,注意实际应用,注意成本效益
卫生信息化建设时国家新医改方案中的重要部分,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也是上海医改五项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卫生资源,提高卫生工作效率,建立起医患之间、医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促使病人就医方式、医生服务方式和管理层管理方式的转变。  本文介绍了徐家汇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基本建设和健康信息网工程建设情况。探讨了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项目质量管理和项目建设管理情况。最后总结
上海市石门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经过十余年科研带教、人才培养工作,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高、中、低职称层次分明的人才梯队。中心现有职工136人,其中医技人员122人;本科学历53人,硕士研究生5人;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39名;全科医师35人,其中中医全科医师5人,规范化培养全科医师6人。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特色工作。具体做法是:一、以人为本、让每个员工
全科医师沙龙活动是上海全科专委会一项“品牌活动”,自2008年1月首次举办全科医师社区沙龙后,在这4年多时间里,始终以“植根一线、社区承办、专家支持、共同提高”的原则,如期举行每月一次的全科医师沙龙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了58期,参加人次达6000余人,活动地点不仅遍及徐汇、普陀、杨浦、卢湾、静安等上海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向崇明、金山、松江等边远郊区辐射。  通过病例征集的方法,向各家社区
会议
会议
会议
健康教育进社区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好的卫生保健措施,中国把健康教育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排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11个类别中的第二位。拥有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但不可能自动拥有,需要全社会的长期努力。中医学的理论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及“辨证施治”为其特色,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在中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社区健康教育中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电子健康档案定义为:以电子化方式存储、由医疗服务提供者输入或确认,有关个人的、纵向的健康信息的集合。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实现医疗信息共享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且促进患者与医生之间进行深入交流、达成良好配合。发达国家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覆盖率较高,尤其是使用率高。了解国外电子健康档案发展现状,分析健康档案工作的决定因素,对于中国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有借鉴价值。本文介绍了电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