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屏障功能对亚急性及慢性皮炎动物模型表皮增生的影响

来源 :第8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表皮屏障功能对亚急性及慢性皮炎小鼠模型表皮增生的影响.方法:分别以0.5%2,4 二硝基氟苯(DNFB)及0.01%佛波酯(TPA)涂搽小鼠皮肤,造亚急性或慢性皮炎表皮增生的模型,通过外用非通透性的膜覆盖来改变表皮屏障功能,采用普通组织病理及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法观察表皮增生改变的情况.结果:组织病理显示2,4 二硝基氟苯组、佛波酯组较乙醇组表皮明显增厚,PCNA的表达明显增加,造模成功.DNFB保鲜膜组较DNFB基质组其表皮增生厚度及PCNA阳性标记率在统计学上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TPA保鲜膜组较TPA基质组其表皮增生厚度及PCNA阳性标记率统计学上亦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0.5%2,4 二硝基氟苯(DNFB)及0.01%佛波酯(TPA)反复涂擦小鼠背部可以复制亚急性或慢性皮炎的模型;增生细胞核抗原在亚急性皮炎或慢性皮炎的动物模型中的表达明显增高;改变表皮屏障功能对亚急性或慢性皮炎小鼠模型表皮增生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Hypopigmented mycosis fungoides,HMF)是蕈样肉芽肿的一个亚型,临床少见,且易误诊.国外至今有百余例报告,国内仅报告2例.本文报告病例1例并分析文献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本文将笔者近期诊治的1例长期误诊的患者进行报道,并对国内外2000年至今报道的130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研究,一般资料分析HMF的流行病学资料特征,包括发病性别、年
会议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居民特应性皮炎(AD)患病情况.[方法]选择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新泾社区进行调查.调查时间自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调查方法以小区为单位整群抽样,以问卷调查结合皮肤科医生体检方式,调查被抽样小区中所有常住居民(居住一年以上).随机抽取6%的调查表进行现场复查和质控.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对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显著性检
会议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居民银屑病的患病情况.[方法]选择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的新泾社区进行调查.调查时间自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调查方法以小区为单位整群抽样,以问卷调查结合皮肤科医生体检方式,调查被抽样小区中所有常住居民(居住一年以上).由皮肤科专科医师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皮肤科体检,确定银屑病现患情况.随机抽取6%的调查表进行现场复查和质控.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6.
会议
目的:烟酸缺乏症,又名陪拉格,是一种因烟酸或色氨酸缺乏所导致的以光暴露部位皮炎、胃肠道症状以及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如果烟酸未得到及时补充,此病甚至可以引起死亡,即陪拉格以4"D"s著称: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ea),痴呆(Dementia),死亡(Death).其中,光暴露部位的皮疹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作为唯一一个可导致死亡的光敏性皮肤疾病,陪拉格随着人民生
会议
目的:介绍自体毛囊单位移植治疗秃发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9月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收治的植发患者130例,根据患者秃发情况及供区毛发密度,采用毛囊单位移植手术方法 ,使毛囊单位重新分布。术前告知患者饮食和药物的注意事项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在咨询及问诊过程中与患者进行充分交流,消除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术中体视显微镜下,将供区头皮组织先切割为薄片,再细分为毛囊单位
会议
病例1:患者女性,22岁,因面部、四肢起红斑、结节2年余,左面部麻木5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见左侧额、颌及颊面部弥漫性肿胀性红斑,双侧前臂环状红斑(见照片1);双下肢数个皮下结节(见照片2).神经检查:可触及粗大的左眶上、左耳大神经.面部皮损区触觉轻度减退.下肢皮肤结节组织病理活检示真皮上皮样组织细胞肉芽肿,肉芽肿组织水肿明显(见图1、2).抗酸染色及PAS染色阴性.诊断:界线类偏结核型麻风伴Ⅰ型麻风
会议
近年由于Q-开关1064nmNd:YAG激光以大光斑,小能量,重复频率,多次治疗黄褐斑的方式盛行,取得一定疗效,但国内外陆续报道此方法导致激光术后出现持久性点状白斑并发症1,对和谐医患关系造成不利影响.笔者尝试使用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长脉宽1064nmNd:YAG激光进行修复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会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0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皮肤科门诊共收治局限型白癜风患者104例,其确诊标准均是依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皮肤疾病专业委员会有关色素病学组白癜风临床分型标准.将10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40例.
会议
目的 了解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减少误诊,提高确诊率。方法 对已诊治的21例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好发于青壮年,皮疹为多发散在光滑的红褐色丘疹,易误诊误治,最后遗留萎缩性瘢痕。结论 对病程长、发展缓慢的面颈部多发散在丘疹,应借助组织病理学排除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目的:观察皮肤病血毒丸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 qd,外用炉甘石洗剂,1日4次.治疗组60例在给予和对照组相同西药治疗的同时,同时口服皮肤病血毒丸20粒,1日2次.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显效率分别为83.3%和6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皮肤病血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