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中生界石油成藏地质特征研究

来源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daoki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成藏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规律复杂,通过开展沉积、构造、地球化学、油气成藏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深化评价了湖相泥岩的生烃能力和资源潜力,计算出研究区石油资源量可达50.8亿吨,是以往评价结果的8倍多;首次提出了印支期西秦岭隆升控制着晚三叠世坳陷湖盆的沉积演化,明确了镇原-环县长8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西峰-合水长8发育辫状河三角洲,长6、长7主要发育滑塌浊积岩的沉积相类型;揭示了绿泥石膜和长石溶蚀是大面积低渗透背景下相对高渗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些有利的成藏地质条件,在盆地区域构造平缓的背景下,易于发育大型岩性圈闭,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其他文献
会议
本文将通过川东北普光气田和西加拿大盆地泥盆系碳酸盐储层沥青两个研究实例,利用扫描电镜—能谱联用技术阐明细菌硫酸盐还原和高温硫酸盐还原也可以改变原生和次生沥青的光学性质和显微组构。
本文利用烃源岩生烃母质构成、元素、Rock-Eval以及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确定了二叠系烃源岩以腐泥型Ⅱ干酪根为主,成烃母质以浮游藻类、底栖生物和真菌细菌等为主,但高热演化程度使得二叠系烃源岩现今生烃潜力相对较差,H/C比值和IH指数偏低。二叠系烃源岩生烃潜力模拟实验表明,高有机质烃源岩生烃潜力恢复系数残留高,而低有机碳烃源岩生烃潜力恢复系数低。天然气气源对比分析表明,普光气田主要为上二叠统烃源岩
文章利用盆地南部地区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周边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重点研究了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综合利用页岩各种地质特征以及实测页岩含气量等关键参数,采用体积法初步估算了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的资源潜力,并预测了研究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区。
运用油气二次运移差异聚集理论,对川南DTC地区沙溪庙组一段气藏进行研究认为:该层段油气差异聚集具有3个主要特征:①构造高部位的主河道砂体,且该砂体与边界深部断层相接;②主河道沉积,河道砂体上倾尖灭,砂体下覆地层小断层或裂缝系统发育;③叠置河道砂体,且砂体在油气运移通道上。这些表明,该地区沙溪庙组一段气藏成藏,受控于构造、储层物性、运移通道、遮挡条件等成藏因素的组合及匹配状况。后期配合这三个主要差异
本文从柴北缘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气成熟度研究入手,通过典型油气藏油、气形成时间的烃源岩成熟度对比分析,结合研究区源岩热史和流体包裹体资料,发现在同一油气藏中天然气和原油具有不同的形成时期,天然气具有明显的晚期成烃、晚期成藏的特点,指出受晚喜山期新构造运动控制的晚期构造圈闭是柴北缘下步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是发生在油气藏中复杂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这种氧化还原反应不仅仅会引起H2S的生成,还会明显降低原油的稳定性,大幅提高原油裂解气产量。研究证实了实际油藏中启动TSR反应的最可行的氧化剂应该是硫酸盐接触离子对(CIP)。结合溶蚀模拟实验,给出了TSR反应产生的酸性流体对碳酸盐储层溶蚀改造效果及作用机制。总之,烃类与硫酸盐矿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及其产物对储层改造是TSR作用的
本文从煤层气自然解吸特点入手,分析了解吸时间与解吸气量的相关性,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解吸特征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的解吸具有阶段性,且解吸过程中存在同位素分馏效应;可利用δ13C1值判识煤层气井的稳产性,利用δ13C1值与解吸率的线性关系估算单井可采储量,利用吨煤解吸气量与解吸时间之间的对数关系可预测单井经济可采年限,估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误差仅为0.05%,同时
页岩气区带或有利区评价的关键是确定初始原地气量的空间分布,页岩气主要呈三种状态:孔隙中游离气、固体有机质吸附气、油和水中溶解气,目前已在油气系统分析软件Trinity3D中建立页岩气分析工具,但由于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仍处在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页岩气开发数据来验证模型计算数值的准确性。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勘探始于20世纪50年代,长期以来都以寻找埋藏相对较浅的风化壳构造和断块型油气藏为主。近年来通过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成藏条件综合研究,优选陆东-五彩湾地区作为石炭系勘探主战场,展开针对石炭系火山岩的系统研究和技术攻关,不断深化成藏认识,确立了以火山岩岩体控藏的勘探思路,创建了与之相应的配套技术,在滴南凸起上以火山岩岩体为主要目标展开钻探获得突破,两年内探明了千亿方的石炭系自生自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