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坡冷泉区和水合物钻区含和不含水合物浅表层沉积中微生物群落特征

来源 :2015年“海洋地质、矿山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jjww1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微生物参与沉积物中甲烷或天然气水合物甲烷主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提供生物成因来源气体或对水合物或甲烷进行分解。产甲烷古生菌类(Methanogens)是严格厌氧的类别,能以沉积物中的CO2为碳源并利用H2作为CO2的还原剂合成有机物。微生物对甲烷分解过程简称为甲烷的厌氧氧化(AOM)。至少有两类化能异养细菌类群的参与,如硫酸盐还原细菌类(SRB)和甲烷氧化古生菌类(Methanotrophs,如ANME-1),它们是独特的以甲烷或甲醇等"一碳化合物"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类别。
其他文献
本文综合全球典型海洋水合物藏赋存特征,为各地质特征选取不同的水平值,利用正交设计组合各不同地质因素的各水平从而实现地质因素影响力的排序,并从中得到水合物开采的各有利地质条件,为今后水合物的勘探和试采目标的选取提供有力指导。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也是我国铁锰氧化物最丰富和最有利用潜力的边缘海。南海广泛分布不同成岩环境的多金属铁锰结核、结壳,中西沙地块海区的铁锰结核、结壳的稀土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值可达1493.07×10-6,比中太平洋CP区结核和CC区结核都高,其中稀土元素Ce几乎占稀土含量的50%,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因此,南海多金属结核、结壳的成因与成藏机制及其资源效应,是今后值得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领域。
我国水合物资源储量丰富,水合物资源试采与工业化应用是未来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相变热是水合物的重要属性之一,其不仅是水合物开发利用的重要参数,以热分析技术为线索的研究也能揭示水合物的反应特征.本研究基于模拟实验技术,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装置设计一系列实验方案开展研究,精确测量了甲烷水合物摩尔分解热;利用不同的样品合成与保存条件验证了甲烷水合物亚稳定条件,并且指出冰膜包裹不是水合物亚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
The upper slope has been known for its unique hydro-dynamic conditions and sedimentary processes.The geomorphology in the upper slope was shaped by seafloor dynamic process which induced corresponding
Two sediment cores S26 and E15 collected from northwestern Liaodong Bay (near Hulu island), Bohai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for 210pb, 137Cs, grain size and heavy metals to reconstruct historical sedim
会议
Paralia sulcata (Ehr.) Cleve is a common diatom microfossil species in shelf and adjacent deep sea sediments.Due to its coarsely silicified exoskeleton (frustules) the species can be well preserved in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对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下三叠统开展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了研究区下三叠统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开展了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研究。研究认为: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下三叠统可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每个三级层序又可以划分为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均不发育,层序边界为岩性转换界面或者不整合面;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下三叠统发育多种沉积相类型,沉积体系展布受盆地展布所控制,与下扬子区沉
随着海底探测技术的进步,我国近年来在海洋调查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海底地理实体,从2011年开始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海域地理实体命名工作,每年都向SCUFN(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分委会)提交海底地名提案,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6个海底地名获审议通过.SCUFN对海底地名提案要求严格,从海底地形数据的获取、处理、模型的构建,到地理实体的识别和特征参数测量、制图等,一个完整的海底地理实体命名提案需要有诸多技术支撑
会议
南海北部西沙海域发育大量的生物礁,活跃于整个新近纪,蕴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基于西沙海域高精度地震数据及钻井数据的研究表明,早中新世时期,少量的生物礁初始发育于地势高点之上。至中中新世早期,生物礁进入了全面发育阶段,礁体类型众多如:点礁、泻湖礁、台地边缘礁、塔礁等,广泛分布于西沙隆起西部的斜坡。在其生长过程中,随着水体的上升,逐渐向隆起等地势高部位迁移。至中中新世晚期,生物礁开始衰退,以马趾礁、台地
系统披露了西沙群岛现代生物礁调查研究的成果,调查调查实测研究了西沙群岛21个出露海面岛礁滩沙几十个样品各种沉积物的特征,测试了珊瑚、贝壳、海滩沙和海滩岩等的碳14同位素年龄,最年青者200年。其中,实测西沙群岛数十个岛礁滩沙,发现其中面积增加者少于减少者,提出永乐环礁属于"成功型"环礁体系,宣德环礁属于"失败型"环礁体系。它们的成功与失败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关,还归因于现代海底造礁-附礁生物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