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绩效与障碍--以重庆市为例

来源 :2005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_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重庆市已建生态家园农户和未建生态家园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取得的绩效和存在的障碍。结果表明,生态家园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切实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示范效应明显,农民参与生态家园建设的积极性高,而且对保护森林植被、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亦有成效、资金短缺、技术服务滞后是当前制约生态家园建设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对沿海防护林木麻黄优良无性系选育、水培育苗技术、防护林更新配套技术进行总结.优良无性系选育:以闽粤两省选育出的木麻黄6个抗青枯病无性系为材料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得出601、501、P10-333个无性系的生长量大,与其余无性系之间差异显著,为速生抗病无性系.水培育苗技术:探索了木麻黄水培生根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只要控制好这些影响因子,则可提高其水培出根率.更新配套技术:更新配套技术与生产性造林技术对比
侧柏为我国特产树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是大连地区石质山造林及华北、西北地区营造海防林及水土保持林的主要树种;而使用侧柏容器苗造林,又是提高成活率的有效措施.本文就侧柏的容器育苗技术--容器育苗的准备、鱼苗方法、苗期管理、苗木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阐述.
针对沿海防护林目前在结构和经营上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扼要地阐述了海防林体系建设的目标、方法和原则,提出了海防林建设的优化模式与有害生物控制的综合措施.本文旨在探索沿海防护林有计划地实施林分改造和科学管理,以期达到海防林的防护效能与生态系统稳定的双赢效果.
在选择出的杜英、木荷、枫香、湿地松、火炬松等10个抗盐风耐干旱及多用途多功能树种的基础上,通过树种生长量、生物量和林分生态效能的比较,提出了岩质海岸防护林4个混交栽培的优化模式:①生态景观型混交模式湿地松+杜英(木荷),②生态型常绿落叶针阔叶混交模式湿地松+枫香(南酸枣),③生态经济型混交模式湿地松+杨梅(板栗),④经济型混交模式杨梅+桃形李.并对上述的4个优化模式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价.
以山东省胶南市沿海防护林为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沿海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5大林种优化后的理想比例分别为:51.93%、19.32%、16.81%、4.26%和7.69%.防护林面积占到林业用地的一半以上,其中的防风固沙林占防护林的40.32%.树种结构优化后,防风固沙林主要由黑松、刺槐、柽柳和新树种组成.黑松仍为主体树种,占58.95%,柽
研究不同海水淹浸深度(即泥滩高度)对深圳湾红树植物无瓣海桑、海桑和秋茄生长的影响,揭示红树植物对海水淹浸的适生特性.结果表明:1)在一定的淹浸深度范围内,红树植物无瓣海桑(泥滩高度-12~35.5 cm)、海桑(泥滩高度-1~24 cm)幼树的保存率和生长量随着海水淹浸深度的增加(即泥滩高度的减低)逐渐降低,秋茄(泥滩高度12~24 cm)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则无明显差异.2)无瓣海桑能够忍耐的淹浸深
浙江省慈溪市地处海陆交替、气候多变地带的杭州湾南岸,海岸线长78.5km,北部滨海为新近围垦而成的荒凉海涂地,植被稀少,生态脆弱,为构建北部滨海生态屏障,慈溪市于2005年启动实施杭州湾南岸沿海防护林工程,开展海防林造林试验研究,以期探索总结出滨海盐碱地绿化配套技术,为滨海地区绿化造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综合半年多时间的田间造林试验结果,可以初步得出,在土壤含盐量0.2%~0.
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开展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意义,指出都市型的农业发展更需要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并结合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提出了都市型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构想、基本思路和基本内容,探讨了以生态村创建工程推动都市型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中国能源严重匮乏、养猪场废弃物急需治理、农业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国情下,开展沼渣、沼液资源化利用的研究。通过对沼渣、沼液成分的系统分析,系统的研究了沼渣、沼液资源化利用的各种途径和施用效果。
本文通过对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连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分析,证明该工程是山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