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生物群戈壁兽类哺乳动物研究新进展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m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热河生物群发现了晚中生代哺乳动物共计11属13种。这些哺乳动物化石分属5大类(多瘤齿兽类、三尖齿兽类、对齿兽类、后兽类和真兽类),主要产自5个化石点,即辽宁北票四合屯、尖山沟、陆家屯,辽宁凌源大王杖子和河北丰宁大罗子沟。它们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丰富了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组成,加深了人们对于早期哺乳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而且为早期哺乳动物的形态特征、系统关系、行为方式、生存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其他文献
通过对本区代表性地带下古生界的综合研究,识别出9个准二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和1个一级层序。因受构造沉降,海平面升降、沉积物供给、古气候的制约,岩相交接变化的位置时而向两侧摆动,各相带迁移、摆动的面,初步研究有9处,而相带迁移、摆动较大的相变转折面往往与准二级层序的层序界面相一致。  据本区早古生代沉积相带的迁移变化和沉积相带线性展布,沉积物类型的急剧变化,两侧沉积厚度的明显差别,以及一些地质时期出
通过上述地质勘查工作,赣东北大队在北武夷地区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一是提交了两处可供开发的矿产地,黄岗山和铜钱山两个火山岩盆地均提交了铅锌矿详查报告,标志着两个盆地可供开发的铅锌矿床零的突破。二是确证了北武夷冷水坑-梨子坑银铅锌钨锡钼成矿带的巨大找矿前景和资源潜力。
本文就溥沱河冲积扇表土样品进行抱粉分析,分析结果发现,薄沱河冲积扇的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植被物群落有所不同,因此利用不同高度不同植被群落类型来认识自然生态环境与植被的关系是很必要。
本研究建立了辽东硼矿新的控矿模型层状混合岩控矿模型和滑动推覆构造控矿模型,依此理论在后仙峪矿区层状混合岩下发现深部隐伏硼矿床,在宽甸砖庙矿区3个逆断层下盘探明3个大型硼矿床,取得了找矿勘探的重大突破。
本文介绍了我国锰矿资源状况,锰矿的成矿地质背景、勘查新进展,并估计了我国锰矿资源远景,对锰矿资源勘查工作提出了建议。
北武夷永平矿集区铜多金属矿点众多,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区内地质工作程度参差不齐,找矿思路大都还停留在第一空间(0 ~500m深部)上,第二空间(500~1500m深度)找矿基本上还未启动。根据区域资料分析,在矿集区中可能存在较大面积的推覆构造,在基底老变质岩层下面可能存在永平铜矿的赋矿地层(石炭系藕塘底组)。因此,该区今后应加强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尤其在永平铜矿的边深部更是寻找铜矿资源的优先部位。
“山西式”铁矿是区内乃至华北板块“邯邢式”铁矿重要的铁质来源。在接触交代-热液铁矿矿区范围内,燕山期中基性岩浆及岩浆期后热液足以影响“山西式”铁矿,使其就地改造叠加形成假整合面矿体。岩浆及岩浆期后热液未侵入到石炭系地层中,但距石炭系地层近,由于构造沟通,岩浆期后热液使“山西式”铁矿呈流体状态活化迁移到接触带,与双交代渗滤作用析出的铁质一起加人到含矿溶液中,形成接触带矿体。因此,矿区范围内奥陶系侵蚀
本文利用地震面波计算了地震层析成像资料,结果表明,在南海岩石圈及其下伏软流层中,普遍存在北西向速度结构。
塔里木盆地及周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了解该地区的岩石圈精细结构和泊松比分布,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认识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本研究使用纵横波层析成像得到塔里木地区岩石圈同台同源的纵波和横波精细速度结构及泊松比三维分布,分析该地区的分区构造、物质组成及其油气形成和储藏的特点。收集中国国家级数字地震台网、新疆遥测地震台网和宽频带地震探测的波形和到时资料,挑选同台同源的横波和纵波震相到时
井中三分量磁测是配合钻探寻找地下深部磁性矿体并了解其赋存状态的有效手段。作者所开发的三分量解释方法,是基于磁法理论,考虑全空间磁场特征,进而对测量数据进行解释,并取得了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