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证的时间论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全国中医治未病学术会议暨治未病分会成立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w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就咳嗽的时间证治试述所见。指出外感之咳分时令咳嗽证治虽有肺与五脏六腑之异,然脏腑均与四时阴阳五行之气相合,故皆与四时更替、六气变化密切相关,《类证治裁》卷之二云:“春季咳木气升也,治宜兼降。前胡、杏仁、海浮石、栝蒌仁之属。夏季咳火气炎也,治宜兼凉。沙参、花粉、麦冬、知母、元参之属。秋季咳燥气乘金也,治宜清润。玉竹、贝母、杏仁、阿胶、百合、枇杷膏之属。冬季咳风寒侵肺也,治宜温散。苏叶、川芎、桂枝、麻黄之属”。笔者在25年的临床的辩证中也非常关注发病的时间和结合选择用药、起居饮食,每收到浮鼓之力,根据四季咳嗽证简述了未病、己病、的咳嗽证与时间论。
其他文献
本文就中医逆针灸理论指导下的节气灸治疗慢性病及防治亚健康人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提倡在目前慢性病盛行的时期,运用节气灸的方式通过逆节气变化预先针灸来调整人体体内的阴阳失衡,以期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尿酸性肾病防治中的应用.强调"未病先防",把疾病治疗的工作重心前移;通过"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控制疾病进程的主要病理因素,防止肾脏进一步损害;瘥后细心调护,预防疾病复发.突出中医"治未病"思想在本病防治中的优势.
随着近年来"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即0DOHaD)"学说的发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孕期心理不良不但会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状况,还会增加其子代近远期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和孕期心理不良危害的阐述,提出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从孕期开始注重孕妇心理调节,以减少孕妇和其子代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提
目的:风湿疼痛的非药物性治疗。方法:针对风湿或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风湿疼痛,采用非药物性治疗方法。结果:采用针灸,推拿,刮痧保健;熏洗,浴足疗法;体育疗法;平衡饮食,调摄情志,顺应季节疗法。结论:风湿疼痛的非药物性治疗可起到减轻症状,协助缓痛,从而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作用.
中医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及即病防变,即病防变是在疾病发生之后通过中医药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蕴含着朴素的预防思想.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转化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是临床多见的癌前病变的一种,本文对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从药理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共同提高治疗该病的能力.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内经》,其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预后康复三大方面.其强调人体正气的重要性,并提出疾病的发生与正气的亏虚、自然环境、情志改变、社会地位不同等多因素有关.此外,治未病思想说明疾病的发展具有一定规律,即按照经络、五行相克关系进行.进而提出肿瘤的产生、转移与环境、情志、饮食、年龄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就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指导作用进行简单阐述.
人与自然相通应,四时变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饮食起居生活.本文从六气理论出发,对机体发病的饮食起居调理进行一简要地论述,指出四时季节的交替有着一定的规律,而自然界的变化无时不刻地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体的病理变化深受六气二十四节气的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在六气变化的影响下,机体病理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根据疾病发生的节气特点,采取因时治宜的原则,进行调摄防治,此即《素问·五常政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精髓,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防重于治"的特色,一是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未病先防;二是已病早治,既病防变;三是瘥后防复.以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来指导中医肿瘤疾病的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治未病”思想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养生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的人比例不断升高,亚健康由于主诉症状多样且不固定,现代医学对此尚无有效防治方法,而中医“治未病”调控亚健康优势突出。膏方是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强身与疗疾相结合,具有疗效显著、服用方便等优点。服用膏方目前逐渐得到普及
在人口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日益增多,中医粥疗对于老年养生有着良好作用.文章论述了粥疗是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的,历代医家对粥疗有着深刻认识.并指出古代许多相关粥疗文献值得整理研究和加以利用,以有益于老年人养生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