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来源 :第二十四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正常情况下,心脏节律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协同调节支配的,由中枢神经控制与外周神经反射来调节的。早期研究表明,心脏交感神经传入冲动增加,可增强交感神经传出支的兴奋性,并抑制迷走神经心脏传出支的激动,使心跳加快.同样,刺激心脏迷走神经的传入支,可反射性地使迷走神经传出支的兴奋性增强,伴有交感神经传出支冲动的抑制,使心跳减慢.颈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病人因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会出现萎缩,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下行刺激驱动丧失,脊髓交感神经下行通路中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降低,使在心率和血压调节中起主导作用的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减弱,其拮抗迷走神经的作用几乎消失,部分病人会出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严重者可发生心脏停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评价自主神经活动对SCI患者的心脏康复治疗有很大意义。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是判断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定量方法 .本文采用心率变异性分析探讨SCI患者自主神经活动。
  方法:采用长时程(24h)时域分析法,指标包括:SDNN、SDANN及RMSSD.研究对象有10例SCI患者入选,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7.1±14.6(20~71岁),不完全损伤者4例,完全损伤者6例.平均病程12.9±25.2个月(1~180个月).伴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等患者除外.同时以欧美HRV专家委员会于1996年所提供的一组长时程(24h)时域分析正常参考值[SDNN 141±39 ms(<100ms为中度降低,<50ms为明显降低),SDANN 127±35 ms, RMSSD 27±12 ms]作为对照.
  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适用于对24小时长程HRV总体分析的指标SDNN为106.1±33.6ms,轻度降低;反映HRV中慢变化成分的指标SDANN为92.4±32.4sm,明显降低;反映:HRV中快变化成分的指标RMSSD为87.3±65.7ms,显著升高.
  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SCI患者存在自主神经活动失衡状态,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这可能是导致SCI患者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分析脊柱结核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不同的神经症状持续时间和受损程度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对该类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2003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应用2SHRZ/6HRZ短程化疗方案结合手术治疗的初治脊柱结核患者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22-83岁,平均45岁;平均体重52.3kg;胸椎25例,胸腰椎11例,腰椎11例.患者出现神经症状持续时间为1-84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5枚椎弓根螺钉均成功置入,术中无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术后X线及CT显示部分螺钉位置偏移,随访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未发现断钉、脱钉现象。结论:应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下颈椎严重骨折,可早期实现颈椎的有效复位和坚强固定
目的:探讨脊柱内固定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对策和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疾病共2098例,包括颈椎538例,胸椎397例,腰骶椎1163例.患病种类包括创伤514例(24.50%),肿瘤81例(3.86%),炎症性疾病108例(5.15%),退行性疾病1296例(61.77%),先天性疾病38例(1.81%),其他疾病61例(
目的:通过对比腰背痛患者与正常人的等速运动数据,分析腰背部疼痛患者肌肉力学状态是否出现改变.方法:实验分为两组,MRI显示未见显著椎体退变及脊髓压迫但有疼痛症状者22名组成实验组,椎体MRI未见异常的另22名无疼痛者组成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躯干等速测试,测试速度为60°/秒.记录峰力矩(PT)及屈曲、伸展峰力矩之比(F/E),并将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躯干等速测试峰力矩均值51.7±21Nm,
目的:比较胸腰段成角型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2005年3月-2011年1月,收治3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8~52岁,平均38岁.骨折脱位按Meyerding分类:均为Ⅲ~Ⅴ度;Frankel分级:A级12例,B级5例,D级13例.对30例患者经后路行椎管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其中普通椎弓根内固定2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化脓性脊柱感染的早期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出现的7例腰椎术后感染病例,均为为化脓性感染,其中合并椎管内感染并一侧肢体瘫痪1例。给予早期手术干预,术中具体采用持续低压脉冲灌洗引流,术后行敏感抗菌素抗感染治疗。抗菌素应用时间为4-6周,停药指征是血沉和C-反应蛋白完全正常,合并颅内化脓性感染者则必须脑脊液生化和常规检查结果完全正常。结果:全部7例病例
目的:探讨快速成型脊柱椎弓根导板在脊柱外科的初步应用的结果和意义。方法:选择10例患者: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弯6例,退变性腰椎术后翻修3例,腰椎峡部裂1例。应用三维CT断层扫描脊柱,将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然后对脊柱严重畸形或解剖紊乱区域进行快速成型和脊柱椎弓根导板制作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手术引导植入椎弓根螺钉。结果:10例患者按计划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椎弓根螺钉植入位置正确,无手术并发症,术中所见
目的:讨论无明显外来暴力作用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方法:分析临床治疗9例非直接外力导致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所有9例病人中,有6例患者颈椎间盘突出是在长期不良姿势导致颈椎不同程度退行性变的基础上,颈部长期屈曲位,颈后部肌肉处于等长收缩状态,久之力量和弹性逐渐减弱;颈部韧带过分的牵拉,引起组织松弛,力
目的:回顾性研究以评价ACCF联合ACDF的手术方案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今23例多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ACCF联合ACDF手术方案治疗,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术前与术后JOA评分,计算改善率,影像学资料衡量术后内固定情况与骨愈合情况,以及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果:随访时间8至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JOA评分和改善率均有不同程度
背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脊髓损伤是当今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针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组织工程细胞移植给脊髓损伤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其中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及重点之一,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也逐年增加,但对这些文献的计量分析报告目前不多。  目的:通过对SCI数据库收录的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研究的历年文献的计量分析,总结概括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和趋势,以便于国内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