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松嫩平原农业资源与粮食产量时空演化的地域分异

来源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0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动态AHP分析模型,对东北松嫩平原区域农业资源环境时空动态演化过程进行动态演化模拟。结果 表明:水资源呈现部分区域的增长趋势,但是,低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农业环境状况整体呈现逐渐好转趋势。只有大庆与四平两市农业环境恶化趋势逐渐增强。结论:必须加强松嫩平原的水利设施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快引水工程建设力度;另方面,做好江河流域的堤防工程设施建设。
其他文献
采用带有用户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研究区域城市空间格局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基2011-2015年的新浪微博数据建立淮河流域城市微博专题数据库,构建网络连接度、流入量和流出量三个指标体系,对城市空间格局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和地图可视化表达。最后,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本文所提的微博数据挖掘、城市交互研究方法在淮河流域城市空间格局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应对当前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收集整理1990、1995、2000、2005、2010、2014年6个年限的污染排放、环境容量、污染处理三方面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加权求和法,基于Excel、SPSS19.0、ArcGIS10.2软件平台,综合评价了广东省及其21个地级城市的生态发展水平,探讨了广东生态城市发展的变化态势.研
城市专业化发展是区域分工合作的表现形式,产业分工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产业专业化影响机制也成为必要的科学议题。在高铁建设方兴未艾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专业化发展格局出现新的特征,因此高铁也成为城市间专业化差异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
以长春市中心城区5类共1434个娱乐设施空间点数据为基础,利用圈层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最近邻指数、Ripleys K函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春市城市娱乐设施空间分布特征与行业差异,并总结了长春市娱乐空间的地域组合特征。研究表明:长春市娱乐设施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双中心结构与多片区发展的特征,集聚与扩散并存。不同类别的娱乐设施在圈层结构、集聚程度与集聚规模、空间布局模式等多个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低丘缓坡山地资源的开发对于缓解建设用地扩张以及耕地保护的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开发过程势必会破坏生态环境并引发小范围的地质灾害.为减小并预防低丘缓坡山地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开发前低丘缓坡资源的适宜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云南省大理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因素与地质构造等本底空间信息数据、历史地质灾害与生态风险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以及建设用地、农用地、生态用地等土地利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以40个县市为决策单元,分析了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及其时空特征.研究表明,2003-2014年吉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6%,其中综合效率改善1.7%,技术变化改善0.8%;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县市为33个,下降的为7个.根据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驱动因素不同,将40个县市划分为6种类型,大部分县市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测算2000年以来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以上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对外服务能力,进而采用改良锡尔系数、马尔可夫链和ESDA方法对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结果 表明:研究时段内长江经济带各市城市流强度都有明显上升,但区域间的非均衡现象明显,城市对外服务能力呈现出由东部向西部的梯度递减,;省内差异对城市对外服务能力的差异贡献率最高,是空间尺度差异的主要来源;对外服务能力存
城市的起源、发展演变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以及历史地理学等研究者所共同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选取近代史发展中极具代表性的沿海城市大连为研究区,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环境考古、田野考察、文献考证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交叉学科基础研究。通过前后相继的历史发展剖面“复原”大连地区军事城镇形成与发展、商港城市建设与变迁的历史过程,从交通枢纽、贸易往来、文化交汇、城市功能空间结构与社会
本文通过介绍当代中国政治地理学谱系,阐述了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发展轨迹。把中国政治地理放在西方政治地理的大背景下,本文描述了从新中国建立起中国政治地理发展的三个阶段:(1)停滞时期(从1949到上世纪80年代末),政治地理学在中国被视为“伪科学”;(2)复兴时期(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政治地理学逐步建立;(3)国际化时期(21世纪),西方政治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已被广泛引入中国。回顾中国
改革开放后,涂鸦伴随新潮的街头文化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成为融合中西文化的城市景观。作为以城市空间为载体的创作形式,涂鸦兼具反叛色彩和艺术内涵的双重特性使其空间生产浓缩了多元主体的冲突、竞争和合作。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从空间生产的微观视角,系统分析了在城市空间演变和发展战略转变的背景下广州涂鸦的空间变迁过程,阐释涂鸦手基于文化动机建构社群网络、利用资本和政府力量,实现对城市空间的占据、巩固和占有的空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