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城市转型模式新思路

来源 :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地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wen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国内外矿业城市转型成功案例分析入手,分析总结现有的转型模式,从而结合中国矿业城市分布情况及自身优势,探讨矿业城市转型的新思路。
其他文献
中国390座矿业城镇中,居住着近3.1亿人口,比整个美国和加拿大人口还多。已有50个矿业城市面临矿竭城衰、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生产生活问题与社会问题。大型金属矿山,合理服务年限也不过才大于25年。一些处于上升期、鼎盛期的矿业城市,也将很快面临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按需要与可能,建议成立国家矿业城市研究所(简称国家矿城所),和发展矿业城市经济学(简称矿城经济学),帮助研究解决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还
矿业城市的先决条件必须有矿产,而且矿产的储量也相当大,可供开采的时间也比较长,并有比较大的经济效益,值得开发逐步建成为一座相当大的以矿业为支柱产业的矿业城市。例如四川省的攀枝花市与湖北省的黄石市,它们二者境内都有相当大的铁矿储量,也有相当大的煤矿储量,还有足够的石灰岩,原料齐全,三者分布的位置也比较接近,条件具备。二市均可以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大的地级的矿业城市了。
矿业用地是土地和矿产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以矿业城市武安市为例,通过对其矿业用地调查,表明矿业用地规模大,闲置许多废弃地;依据武安市矿产资源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提出二者衔接方式,并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理念,建立起武安市矿业用地复垦方案和置换方案,提出完善土地复垦制度、理顺矿权与地权关系等矿业用地集约节约利用与调控措施,以促进矿业用地持续利用。
本文介绍了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现阶段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框架及其流程结构,并深入探讨了其运作模式及运行机制,最后指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当今世界经济中,区域竞争已逐步从过去注重单个企业发展战略,向企业联盟以及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协同效应所显现的竞争优势,不仅日益备受关注,而且产业集群战略已成为地区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从中国资源型转型试点城市的转型产业特色看,目前几个经济转型城市的产业构架已呈现,但并未形成富有成效产业集群。结合分析南非矿业采用供应集群的成效和南非的经验对中国建立矿业集群体系的重要启示,可以得到中
资源型城市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共同难题,但转型的诱因并不完全相同,有些是因为资源枯竭,有些是出于环境保护或从国家宏观战略的角度对资源停止开采或减少开采。但不管出于哪种原因,转型所带来的大量产业工人下岗和失业,以及随之而来的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问题,却是一样的。研究和借鉴国外转型城市在实施劳动力转移和解决再就业问题上的经验并总结其规律,可以对解决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力转移问题提
资源枯竭型城市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低于资源未枯竭的城市,更低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就业方面存在就业结构单一、下岗失业人员众多、职工再就业能力差等共性问题。中国处于青年期、中年期和衰退期的资源型城市,其资源产业变化和劳动力就业曲线有不同的相关性。目前,中国有依托和无依托的矿业城市以及资源类型不同的矿业城市就业状况不同,国家应该对它们区别对待;比较资源型城市就业的困难程度,可以发现有些城市困难
本文利用产业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建立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地级矿业城市的投资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史,在就业方面存在没有为枯竭期预留劳动力转移基金和对矿工的转岗技能培训抓得迟、力度小等教训。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就业现状是:先城后矿型城市好于先矿后城型城市,钢铁城市好于其他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问题仍然十分严峻。中国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的总体趋势是:就业岗位不足和劳动力结构失衡的问题将继续存在,正规就业机会将减少、非正规就业的比重将上升,就业稳定性将下降。东北资源型城市的隐
文章首先阐述了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的内涵、存在问题、及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做了阐述。其次,总结了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经验。最后,对实行“两个机制”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