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粳糯品种(系)对抗条纹叶枯病抗性测定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2006年对引种试验和面上推广的45个晚粳糯稻品种(系)进行条纹叶枯病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多数晚粳稻品种(系)不抗条纹叶枯病,抗性最好为E8籼粳交品种(系),其次为甬粳系统的甬优1号、甬优2号、甬优5号、甬优6号和甬优8号,E44、F104、杂5等品种(系)也有较好抗性表现;而秀优5号、加优1号、秀水09等较为感病,要特别加强病害防范。
其他文献
真菌病毒缺乏体外传播途径,其传播仅能依赖寄主的繁殖进行垂直传播或通过菌株间菌丝融合(hyphal anastomosis)进行水平传播;多数感染子囊菌的真菌病毒不能通过有性繁殖传播,受菌丝不融合的限制,真菌病毒不能在与寄主菌株处于不同营养体亲和型的菌株间扩散。近年来,有些研究论文报道,感染不同种属,甚至不同纲真菌的病毒具有高度的等同性(identity),表明真菌病毒可能存在一种潜在的有别于菌丝融
通过室内筛选,利用沈阳农业大学线虫研究室保存的细菌菌株对大豆种子进行包衣,经低温处理后,测定包衣种子的萌发情况和大豆幼苗初期的生长状况,以期通过本研究筛选到能够保护大豆幼苗免受冷害、诱导大豆幼苗产生抗寒性、增强大豆幼苗抗逆性的细菌菌株。结果表明,在处理的235株细菌中,有4株细菌能够保护大豆幼苗免受低温冷害,提高大豆幼苗的抗寒性。
根据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特征及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引起黄皮果实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用PDA、NA和GSA培养基从无病黄皮果实果皮组织内分离获得内生菌532株,其中真菌169株,细菌363株,未分离获得放线菌,分别占总分离物的31.77%、68.23%和0%。测定了所有内生菌在离体条件下对黄皮果实炭疽病病原菌(C.glo
本实验室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对烟草青枯病有较强防治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SH7菌株。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且对发酵条件(起始pH值、装液量、接种量、温度、转速、最佳发酵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发酵培养基组分对菌体收获重量的影响相差较大,其中牛肉膏影响最大。本试验获得的最佳摇瓶发酵配方为(质量分数):牛肉膏0.9%、蛋白胨2%、葡萄糖2%、NaCl1.1%、淀粉0.3%、30.
2004~2006年对水稻条纹叶枯病与虫媒灰飞虱的发生进行调查分析,初步探明浙江诸暨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情况,调查了耕作栽培、品种、药剂防治等因子与条纹叶枯病发生关系,分析了病害上升扩大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防控对策和措施。
调查研究了济宁地区早春薄皮甜瓜苗期3种主要病害猝倒病、立枯病和生理性沤根的症状、病原、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对两种病原性病害进行了病原分离及防治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济宁地区保护地苗床期每年2~3月是该类病害的重发生期,越冬菌源、低温、高湿、寡照是该类病害发生的关键因素,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控制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该类病害。对1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筛选,播种前苗床处理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与40%
介绍了甜菊苗期3种主要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病条件、侵染循环。并对该类病害提出了相关综合防治的方法。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与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上升,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加重,为害株率上升,产量损失加大。水稻株发病率为0.5%~11.5%,产量损失率为0.53%~9.02%,两者之比平均为1:0.792。建立为害损失关系式为Y=0.4768+0.7276X,r=0.8898。田间测定结果,为发病损失评估和制订防治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对壳寡糖-铈配合物及褐藻酸钠寡糖进行了诱导烟草抗TMV活性测定。结果发现,壳寡糖-铈配合物具有诱抗活性,最佳诱抗浓度为10μg/ml,低于壳寡糖50μg/ml。褐藻酸钠寡糖,具有诱抗活性,最佳诱抗浓度为25μg/ml。
灰霉病是番茄栽培中的重要病害,长期依赖农药防治该病严重污染环境和产品。利用诱导抗性是植物病害可持续控制的一条有效途径。E. A. Achuo和K. Audenaert等用适宜浓度的BTH处理土壤或叶片,显著降低番茄灰霉的发病程度。众多研究表明,诱导植株下位叶片,可增强诱导叶和其上非诱导叶的抗病性;而诱导上位叶片对诱导叶及其下位非诱导叶的抗病性的影响鲜见报道。本试验比较了5种化学物质诱导不同部位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