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消化道、泌尿道出血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15034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改善中国卒中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7循环、保护神经及预防并发症等,其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留置胃管是溶栓后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留置尿管是溶栓后泌尿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溶栓后24小时内留置管路出血风险较高,因此溶栓患者要避免在溶栓24小时内进行留置管路的护理操作,以及所有与管路相关的避免出血的措施都要落实到位。高龄、血压、NIHSS评分高、ADL评分低、抗凝、抗血小板用药等因素,也与溶栓后消化道、泌尿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希望针对本次研究结果可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减少溶栓后消化道、泌尿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还有相关很多因素分析的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等合理用药措施对于医院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对全院处方及药品采用动态监测以及超常预警.收集近三年我院的处方数据及药品销售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门诊及住院患者次均药费,药占比等均有所下降,辅助用药用量明显下降.结论: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后,可以及时发现药品以及处方行为的异常波动,便于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管控,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是促进合理用药的有效手段.
目的:评价中国大陆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s)西药治疗随机对照治疗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未来国内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6个数据库,纳入国内外发表的西药治疗TDs的RCT,记录基线情况,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84篇文献,总共6562例患者,其中男
高浓度谷氨酸导致的兴奋毒性参与脑卒中、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所以探寻抗谷氨酸损伤的有效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在谷氨酸损伤的机制研究中,有研究表明谷氨酸损伤后会引起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活,调控AMPK通路可能减轻谷氨酸损伤的作用.那AMPK是否在谷氨酸损伤中发挥怎样调控作用?脑红蛋白(Ngb)在许多研究中表明有神经保护作用,并能抑制AMPK活性.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至中度饮酒可保护机体减轻后续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即酒精预适应(ethanolpreconditioning,EtOH-PC),但其潜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calcium-activated K+channels,BKCa)是KCa家族的一员,在神经元细胞膜及线粒体膜均有表达.有研究发现,心肌细胞线粒体膜BKCa通道激活具有心脏
脑小血管病系指病理改变主要累及颅内小血管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缺血性卒中、认知功能障碍和情感障碍等.脑小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学特点为腔隙性梗死、脑白质高信号和脑微出血.目前,CSVD的发病机理仍然不清楚,亦无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就氧化应激在两种类型CSVD,即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和非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non-amyloidangi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主要原因,破裂出血后致死及致残率较高.但其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善,目前的研究认为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瘤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壁面剪切应力(Wall Shall Stress,WSS)被认为是动脉瘤形成起始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制作兔颅内动脉瘤模型,进一步探索颅内动脉瘤发病的病理机制及甘草酸二铵干预后Toll样受
神经血管单元是由微血管的内皮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外膜细胞、神经元、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在内组成的组织结构,能够反映机体对脑病理状态下的应答.靶向调节神经血管单元已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策略.氧自由基清除剂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但对神经血管单元的影响仍未明确.
本研究将进一步验证rs6265和rs7124442位点突变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否存在相关性,与缺血性脑卒中不同亚型的发病是否存在关联;同时明确所选位点是否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度及预后筛选生物标记,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病的0.5%~1%,好发于青年人,女性多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诊断水平的提高,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逐渐为临床医生认识,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涌现出来.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重要途径,本文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现有的动物模型及其应用方向作一综述。
双侧椎动脉相同者仅占健康人群的25%,而50%存在左侧椎动脉优势.椎动脉发育不良(vertebral artery hypoplasiaVAH)是椎动脉并不罕见的一种先天性变异,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VAH是后循环梗死(posterior circulation infarction PCI)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就VAH对PCI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VAH是PCI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其他血管危险因素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