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院信息化基础构架

来源 :第十届建设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1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设计院历来都很重视信息化建设,从10年前局域网的组建、MIS系统的开发、计算机辅 助设计的深入推广,到最近几年院内外网站的建设、互联网的接入、各种管理软件的普及 都大大推动了我院信息化建设的脚步。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突出:信息孤岛化,系统安全隐患多,登录复杂(需要记的帐 号和密码多)。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一套基础构架。本文着重描述在设计院规划信息化基础构架的必要性,以及实施的步骤、要素等。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力鸿生态家园公寓高层结构大跨度板中的应用,给出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设计和施工方法,指出了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通过工程实践总结出了缓粘结剂固化时间的控制和张拉时间的控制是缓粘结预应力施工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为缓粘结预应力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介绍了北京市新少年宫1#楼异形板柱剪力墙结构中缓粘结预应力筋设计方法;采用板单元计算出板的主受力方向,按照主受力方向并考虑施工方便,确定出空心管的布置方向以及普通筋和预应力筋布置方向;用密肋板模拟了板的受力,并用密肋板的内力计算结果确定了顺肋方向的配筋;根据结构抗震性特点,在抗震敏感区域采用缓粘预应力技术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有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型渡槽施工中的应用还不多见,其结构相当复杂,施工相当困难。本文就南水北调漕河渡槽的工程概况,结构特点,工艺流程,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施工管理措施,工程中遇到的特殊问题的解决等作了简要诠释,以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本文介绍了缓粘结预应力筋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通过3根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研究了其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裂缝分布和荷载—挠度关系等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并与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规律,为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计算提供了参考。
本文对缓凝胶粘剂材料力学性能的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试了不同的固化周期、不同的环境温度、盐雾条件、湿热条件、加速老化后的拉压强度值,证实了缓凝胶粘剂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可以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缓粘结预应力筋的使用,为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工程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文针对缓凝胶粘剂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列专项研究,测试了缓凝胶粘剂固化态的抗拉强度、抗折强度以及固化过程的强度变化值,获得了缓凝胶粘剂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通过对不同批次的试件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缓凝胶粘剂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具有作为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核心介质的必备条件,从而实现与有粘结力学性能媲美的良好效应。
本文介绍了某化学储罐在筏型基础及预应力环墙在设计方面的一些特点和难点,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本文介绍了我国王铁梦、美国ACI209委员会、英国BS8110、日本土木学会等建议的混凝土收缩取值,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为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中收缩应变取值提供了参考。
本文介绍了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点》GB/T14370-2007,并与相关标准FIP 1993年“建议”、欧洲标准EN 13391和美国PTI《后张预应力体系验收标准》(1998)做了概况比较。
国际上信息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的最大发展是普及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其后风行一时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都是建立在ERP系统应用基础之上.ERP系统最初是在生产企业,特别是产品制造企业中发展起来的,它通过一体化财务管理系统,实施在全公司各个部门统一财务数据、标准生产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以达到优化企业流程的目标.据美国介绍,1997年美国应用信息技术最多的500家公司平均每家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