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馆藏唐清晖镜的保护修复与分析研究

来源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6~1998年,作者有幸进入国家文物局与意大利在西安市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举办的首届中意文物保护修复班,系统学习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期间对扶风县博物馆藏的一枚碎裂的唐代清晖镜进行了修复保护及分析研究,本文对该清晖镜的清洗、拼对、黏接、复原、封护的系统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分析和研究,全方位多角度地将意大利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和保护理念展示给大家,希望对同行的工作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的鄂尔多斯青铜器起源问题采用的是考古学文化分区背景下的地域概念,结合多本关于鄂尔多斯青铜器的著作,鄂尔多斯青铜器的渊源及相关问题。
本文拟从毛庆沟墓地随葬的腰带饰品的构成要素分析出发,通过类型学研究,对其年代、组合方式及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本文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长城沿线游牧民族典型墓葬的空间层次结构和随葬品的空间分布位置及其功能,试图以此对这些游牧民族思想中“地下世界”的本来面目有所揭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文献记载的缺乏,本文对丧葬思想的研究有较大的推测成分。
本文拟对毛庆沟、饮牛沟墓地的发掘材料再作梳理,探讨当时人群和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形式,以期复原此区域内北方居民中原化的历史过程。
本文主要讨论了鄂尔多斯地区57件春秋战国青铜器形态考察、合金成分、金相分析等科学分析的情况,反映了此期鄂尔多斯青铜器技术的发展水平,尤其在合金技术、加工技术上,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
在研究北方草原青铜文化和云南青铜文化中,人们会发现其中有一些相似的元素。这些相似元素主要表现在青铜短剑和青铜饰件(又称为牌饰)等两类器物上。
本文介绍了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传播,分析了喀喇汉王朝的建立和历史演变,研究了可汗陵墓的谒拜活动,即麻扎谒拜。
本文分别介绍了青海地区与内蒙古地区的青铜文化,探讨了青海卡约文化与内蒙古北方草原文化艺术风格的碰撞。
作为马上行国的匈奴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东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共同熏陶。在与汉王朝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自觉不自觉地承担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草原文化因素在中原的出现、汉文化的西传,以及匈奴文化被称为“欧亚文化”绝不是偶然的,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文化现象。
印山越国王陵木质结构墓室,采用了两面斜坡顶结构,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年代久远以及盗墓严重,使得其保存状况堪忧。通过合理安排施工计划,科学制定了现场施工方案,顺利完成本次保护工程,为合理保护类似墓室结构提供了宝贵的施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