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先天性耳聋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感觉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据统计,全球每1000名新生儿中,就有1~3例听力障碍的患儿,其中至少一半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能通过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等方式有效防控遗传性耳聋患儿的出生、延缓已出生患儿听力下降、避免外界因素造成耳聋等,所以建立快捷、高通量的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十分必要。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耳聋基因检测方法主要有DNA直接测序法、TaqMAN水解探针定量PCR法、ARMSPCR法、微阵列芯片法等,但由于这些方法在技术操作便捷性、样本检测灵敏度以及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均不理想。本论文以荧光标记探针技术为平台,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结果稳定、可靠、通量较高的遗传性耳聋基基因突变位点多重检测的方法。材料和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展的大规模遗传性耳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非综合征性聋多是由少数几个热点基因突变引起的,包括GJB2基因上的rs750188782、rs80338943、rs111033204和rs80338939四个位点,SZC26A4基因上的rs111033313和rs121908362两个位点,线粒体DNA12s rRNA rs267606619、rs267606617两个位点,以及GJB3基因上的rs74315319位点,本论文将以上9个位点作为检测对象,设计并合成9条探针及6对引物,利用多重不对称PCR技术两管完成所有位点的扩增,并应用单通道内多位点的熔解曲线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两次实验即可检测耳聋4个热点基因上9个突变的方法。结果与讨论: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位点基于荧光标记探针的检测方法分别对9个位点的野生、突变以及杂合三种基因型均能得到清晰的分型。该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对样本质量要求不严格,抽提的DNA样本以及唾液样本、滤纸血痕等复杂样本都能得到准确清晰的实验结果。重复性测试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在该方法的基础上,目前我们对一管检测以上9个位点的检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优化,以期建立通量更高的检测方法。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结果稳定、可靠、通量较高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探针检测方法。能够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需求,不仅可用于临床快速检测或大规模的人群筛查,还可用于产前筛查、新生儿筛查和遗传咨询及婚育指导,实现早发现、早干预,能有效的防止耳聋患儿的出生和控制聋哑残疾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