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悬索斜拉桥C50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

来源 :新世纪海峡两岸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电厂冷却塔、大桥、污水处理厂等工程中的应用已日渐广泛,关于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课题,目前国内也正在研究之中,本文通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绕城高速公路松花江悬索斜拉桥工程主塔C50级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研究来介绍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以防止水泥用量过大而导致混凝土早期出现失水干缩裂缝及后期出现收缩裂缝,加入适量的引气剂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F300)及耐腐蚀性,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强度等级,防止过分提高混凝土强度而带来的高强混凝土脆断等问题,通过以上这些项目的研究,我们旨在推动黑龙江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本研究系探讨在高温及高压作用下高性能混凝土之物理性质及力学行为,并评估高性能混凝土之耐火性能.高性能混凝土在试体制作时,系以坍度(25±2)cm及28天抗压强度560kg/cm作为品质控制之依据,首先进行材料配比调整及确定高性能混凝土之配比.高性能混凝土试体先经过适当之养护后再以特别设计之管状高温炉同时加温及加压进行抗压试验,除探讨高性能混凝土强度与加热温度之关系外,并分析可能之爆裂现象及破坏行为
本研究系比较高性能混凝土与ACI配比,在蒸汽养护方式,早期性质的变化,包括新拌混凝土的坍度试验及超音波量测,以了解高性能混凝土对养护方式之敏感度,研究结果显示HPC的初凝之时间较晚,使其蒸汽养护早期强度较低,且养护温度以低于60℃较佳,而超音波测方式可作为HPC品质检测之方式.
本文采用圆环法研究了高强混凝土在早期干燥条件下的收缩开裂趋势.并测定了混凝土早期收缩性能、弹性性能、徐变性能,提出了研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应采用的测试方法.结合孔结构测试结果,分析了高强混凝土早期收缩特点及在体积稳定性方面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强混凝土收缩开裂趋势明显增大的原因.
本文主要探讨以一般粒料、人造轻质粒料圾钢珠制作高性能混凝土之力学行为.主要研究项目为不同水胶比与抗压强度及应力-应变行为之关系.在抗压强度方面,由试验结果显示,早期强度主要受浆体强度及界面强度所影响,随龄期成长其强度则受粒料强度所左右.因此在浆量适当的前提下,增加粒料的用量或使用优质粒料则可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此现象符合复合材料力学的观点.在应力-应变行为方面,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有两种破坏模式,
利用均值法计算弹性模数的上限和下限范围得到含球形孔隙之高性能混凝土弹性模数在上限区域,而孔隙为扁平形状之弹性模数则偏向在下限区域.高性能混凝土弹性模数对孔隙含量及形状非常敏感,导致试验量测之弹性模数与强度变化范围很大.经比较四种不同配比之高性能混凝土.显示所提的方法适合用来估算高性能混凝土的弹性模数.
根据实测应力-应变曲线,比较高强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破坏形态.通过单轴拉伸试验测定了普通强度和高强混凝土的断裂能、裂缝最大张开度、断裂韧性等断裂参数,并利用脆性指数比较了不同强度混凝土的脆性变化,揭示了高强混凝土的脆性加剧的原因.
本文参考骨材比表面积理论以骨材表面浆体厚度观念,提出全新的超轻量混凝土配比方法,并拌制超轻量混凝土以研究其硬固性质.就不同的浆体包裹厚度、水泥砂浆强度、水泥砂浆填充空隙量以及利用飞灰取代天然砂等变量,探讨超轻量混凝土单位重、抗压强度及隔热性之变化.再者以理论模型推导出超轻量混凝土单位重预测式,并与实验值相互比较,以了解单位重预测式之可用性.本文提出之超轻量混凝土配比方法,经试验验证具有一定之可信度
本研究主要以台湾南部地区砂石料源为基础,探讨砂石品质与预拌混凝土之特性与需求性,研究南部地区可资使用之粒料资源,配合工程规划及考量环保问题,有效管制料源,建立一套混凝土砂石品质管制制度,以供应工程需求及降低工程成本,同时减缓消耗品质优良的河川砂石,作为重要结构所需粒料,因为台湾南部正在之公共工程建设,如高速铁路、高雄捷运新建工程等,对于混凝土或预铸构件的需求量相当大,本研究成果可作为该工程项目进行
本文介绍了C100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工厂化生产及现场泵送施工.为今后城市超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应用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本文以监督式学习网络方法建构类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评估模式,以预测横箍筋对高强度钢筋混凝土柱之围束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应用类神经网络可有效预测横箍筋对钢筋混凝土柱之围束效应,且其准确度优于现有文献之解析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