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低功耗可变频超窄双极性脉冲发生器的设计和仿真

来源 :2012毫米波亚毫米波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出一种低功耗可变频超窄双极性脉冲发生器.这种新型的脉冲发生器可进一步分成三个部分:信号驱动电路,微分网络和脉冲整形电路.脉冲整形电路是由阶跃恢复二极管(SRD)和短路微带线组成.在模拟仿真实验中,脉冲发生器产生了一个脉宽54ps,上升时间30ps,下降时间46ps,幅度1.800V的正脉冲和一个脉宽54ps,下降时间30ps,上升时间48ps,幅度-1.801V的负脉冲.该脉冲发生器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可用于超宽带通信系统,如传输机和接收机.
其他文献
采用正余弦拟合函数的方法设计出了一种Ka波段以TEo1模为工作模式的回旋管新型输出渐变段,利用半径渐变波导的耦合波理论,对其编制了Matlab数值计算程序,对其模式纯度、反射参数、传输参数、杂模的耦合强度进行了优化计算.在30GHz到33GHz内,新型渐变段的模式纯度大于0.95,反射参数小于-42dB,反射参数大于-0.01dB和对杂模TE02和TE03模的耦合强度小于-25dB.在等长和等口径
给出了工作于TE01模式基波Q波段回旋行波管的设计和初步实验结果.该回旋行波管的高频电路采用介质加载结构,以抑制管内的寄生模式TE11和TE21振荡.通过理论分析,当工作电压为70kV,电流为10A时,所设计的Q波段回旋行波管获得了峰值功率220kW,饱和增益46dB,效率30%和-3dB带宽3GHz(~7%)的理论结果,经过初步试验测试获得了最大峰值功率150kW,-3dB带宽约1.7GHz的结
本文介绍了一种工作于Ku波段高端的低相噪、抗过载介质振荡器的设计,该介质振荡器通过力学分析联合场分析对谐振腔体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出高Q值、高机械强度的谐振腔,使得振荡器在RMS=10.65g且没有任何减振措施的条件下输出频谱顶端展宽不超过1KHz,相位噪声恶化小于2dBc/Hz@10KHz,且全频带内无杂波:设计创新的U形振荡电路结构,使得振荡电路面积相对于传统振荡电路减小50%、相位噪声优化10
本文介绍了一种Ku波段频综接收机,主要实现为雷达提供多功能发射激励信号和接收回波信号.采用了直接合成、数字间接合成的相结合方法实现Ku波段频率合成,利用DDS生成多种模式数字波形信号,通过两次上变频产生Ku波段雷达发射激励信号,接收机采用和差双通道超外差接收方式接收雷达回波信号,通过电磁仿真、CAD优化和McM技术进行结构和电路设计,实现小型一体化Ku波段频综接收机.实测Ku波段频综发射激励信号相
介绍一种SIR谐振环采用伪交指结构设计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该滤波器阻带性能优良,尺寸很小,利于系统小型化设计。为了使滤波器具有更加陡峭的边缘特性,我们在设计中引入马刺线,结果表明引入马刺线后,滤波器尺寸变化不大,阻带性能和通带选择性则更加优良。
分析了二极管倍频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W波段微带二倍频器的结构.利用ADS中的谐波平衡仿真对二极管进行谐波负载牵引,得到了二极管的最佳的输出阻抗,然后进行阻抗匹配.然后在HFSS中仿真了U波段和W波段的对极鳍线过渡及输入低通滤波器.最后利用ADS对设计的倍频器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14dBm输入功率下,输出二次谐波功率最高可达6.3dBm,三次谐波抑制达到30dB以上,该倍频器表现出了较低的倍频
为验证首次提出的以耦合双间隙腔替代传统的双同轴腔作为腔体滤波器的基本单元的可行性,本文采用等效电路法推导了耦合双间隙腔两端加载同轴线之后的传输函数,研究了耦合双间隙腔的滤波特性,并利用三维仿真验证了解析推导结果的正确性。为了更好地理解耦合双间隙腔滤波性能的优劣性,采用三维仿真的方法比较了耦合双间隙腔滤波器和双同轴腔滤波器的传输特性和体积,结果表明,在两者的间隙宽度相同的情况下,耦合双间隙腔滤波器比
基片集成波导(SIW)具有和传统矩形金属波导相似的高通特性,某些缺陷地结构(DGS)具有低通特性,将二者结合起来可形成带通特性.在分析哑铃型DGS的低通特性的基础上,将其嵌入到SIW结构中,实现了一款宽带带通滤波器,通过三维电磁仿真软件HFSS的优化设计得到中心频率为11.71GHz,通带范围为9.06GHz~14.35GHz,相对带宽为45.18%的宽带带通滤波器,带内反射系数小于-10dB,带
以AIGaAs梁式引线PIN二极管MA4AGBLP912为基础,介绍了W波段单刀双掷(SPDT)开关设计仿真过程,采用微带线分布参数设计,实现了单刀双掷开关的匹配网络.该设计中采用了二极管串并联型结构,获得了较好的电性能,结果表明在中心频率93GHz附近,插入损耗IL<0.5dB,关断状态下隔离度ISO>45dB,在92GHz-94.5GHz通带内驻波比VSWR≤1.5.
提出了一种新的EBG单元结构,为了进一步提高带阻滤波器的带阻特性,还引入了马刺线的设计。仿真分析了基于该EBG单元结构设计的微带带阻滤波器传输特性与单元结构几何尺寸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带有马刺线和不带有马刺线的测试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马刺线的引入可使滤波器阻带深度提高约45dB,5个EBG单元构成的带阻滤波器阻带深度达70dB,而通带特性基本不变。